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所给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①,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图纬:指图谶和纬书,都是一些符命占验类的书。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尽心思 |
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图身:图谋进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入京师,观太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下列语句中,属于表现张衡的“科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③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⑤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⑦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A.①②⑦ | B.③④⑤ | C.③⑤⑥ | D.②④⑦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因为文学才能出众,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到了原籍。 |
C.候风地动仪全部用精铜制成,半径为八尺,盖子中部隆起,像个大酒樽。 |
D.在任河间相期间,张衡从严执法,政治清明,可三年后就自己请求辞职回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4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1. |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
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4.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
2.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
今人君论其臣也
|
4.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稼说送张琥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1. |
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 |
2. |
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 |
3. |
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 |
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
5. |
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 |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3.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
4. |
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 |
5. |
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 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 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 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 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 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 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 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 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 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 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 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 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4.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