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所给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①,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图纬:指图谶和纬书,都是一些符命占验类的书。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尽心思 |
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图身:图谋进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入京师,观太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下列语句中,属于表现张衡的“科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③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⑤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⑦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A.①②⑦ | B.③④⑤ | C.③⑤⑥ | D.②④⑦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因为文学才能出众,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到了原籍。 |
C.候风地动仪全部用精铜制成,半径为八尺,盖子中部隆起,像个大酒樽。 |
D.在任河间相期间,张衡从严执法,政治清明,可三年后就自己请求辞职回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硎节)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
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 ①君天姿英敏,读书观大略 ②好施与,矜然诺 ③广义田以资通区 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 ⑥每闻盗则挺身出
|
4.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2)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 王筠传》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
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1. |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
2.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4.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5. |
《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 |
6. |
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赀 资财 |
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 |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遇:待遇 |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恨:遗憾 |
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B.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樊将军以穷困归丹 |
D.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秦王恐其破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
B.戴硕为人忠厚谦让,从不说人坏话,也不曾和人闹翻过脸或恶语相向,即使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他人过失。因为他的醇厚谨慎,在二十一岁时,补官博士弟子。 |
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A.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B.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C.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D.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兴起者,辄喜不寐
(2)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3)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