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8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屯:驻扎 |
B.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预料,准备 |
C.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奄:奄奄一息 |
D.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破:打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靖纵兵击破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D.至江陵,屯营于城下师不必贤于弟子。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
C.李靖通过侦察知道可汗军营受惊扰的情况后,暗中派间谍使离间计,终使可汗亲信主动投降。 |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②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文化经典阅读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2)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1)为了避免百姓犯上作乱,有子提出了“务本”的主张。这里的“本”对于所有人而言即“”的修养。对于君王而言,则是“”的态度。(请用原文词语回答)
(2)以上两则材料都共同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治国理念?(2分)
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喜雨亭记苏轼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⑤;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⑥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志:纪念。②扶风:即凤翔府。③忭(biàn):高兴,喜欢。④荐饥:连续饥荒。⑤襦:本意短衣,此处代表所有的衣服。⑥伊:语助词,无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示不忘一也一:一致 | B.始治官舍治:修筑 |
C.以属客而告之属:叮嘱 | D.而盗贼滋炽滋:增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为休息之所引以为流觞曲水 | B.既而弥月不雨既而儿醒 |
C.官吏相与庆于庭夫人之相与 | D.又从而歌之吾从而师之 |
下列能体现苏轼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②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④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⑥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②④⑤⑥ | D.③④⑤⑥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答:。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生生所资资:资助、供给 | B.心惮远役惮:害怕、畏惧 |
C.饥冻虽切切:急迫、急切 | D.尝从人事从:顺随、依从 |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幼稚盈室 | B.于时风波未静 | C.质性自然 | D.于是怅然慷慨 |
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家叔以余贫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遂见用于小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C.故便求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D.因事顺心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2分)
答:。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军:驻扎 | 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 D.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 |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 B.①②/③⑥/④⑤ |
C.①④/②③⑥/⑤ | D.①⑤/②⑥/③④ |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3分)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③⑤ | B.②④⑤⑥ |
C.①③⑤⑥ | D.②⑤⑥⑦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
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①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 |
B.诸儒莫能与抗抗:抗衡 |
C.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厉:严厉 |
D.以旌直臣旌:表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辑之,以旌直臣因击沛公于坐 |
B.欲考其异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以勇气闻于诸侯 |
D.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
B.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
C.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2)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4分)
(3)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