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 |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皆若空游无所依 |
C.蝉则千转不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遂许先帝以驱驰 |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读书,不求甚解 |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佛印绝类弥勒 |
对以上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小舟随江流飘荡的情形,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 |
B.第②段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和湍急,显尽了富春江江水之“奇异”。 |
C.第③段划线句从侧面落笔,既强化了山水诱人之魅力,又表明作者对恬静闲适的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
D.全文重点写“奇山异水”之清幽秀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强烈谴责之情。 |
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 选自《说苑·敬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A.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胡不见我于王 |
B.使臣受吏民之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货恶其弃于地也 |
D.孙叔敖再拜曰一鼓作气,再而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孙叔敖为楚令尹公输般为楚为云梯之械 |
B.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C.君谨守此三者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D.足以治楚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
B.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
C.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
D.文章的主旨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注视:瘿(yǐ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焦:同“憔”,细瘦。)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故:(2)不求善药去尔病尔: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南岐人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以画竹,兰为长长:(2)即发谷与民与: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郑板桥为官,爱民如子,做事敢于负责。在饥荒年间,他“”,心系百姓,为民解困。
联系上下文,说说“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至道/ 期日中,过中不至 |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学学半 |
C.教学相长也/ 缘愁似个长 |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欣然曰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讨论了教和学的关系,告诉了我们“”
的道理。(请用原文的句子填空)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有嘉肴》选自《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
B.文章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
C.本文主要阐述教与学关系,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
D.“《兑命》曰”中的“兑”是通假字,通“说”,读音是“shuō”。 |
文言文阅读(共8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佁然不动佁然:(2)伐竹取道伐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其境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