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甘薯(俗称地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样大小的4个花盆,分别装入同种等量的土壤,并编号。
②将16棵同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带芽甘薯分别种入4个花盆中,每个花盆中4棵。
③再将4个花盆分别放在表中设置的环境中(见下表),并观察记录甘薯的生长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③号和④号进行对照,变量是 ;预测实验结果都不会生长发育,这说明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变量不同外,其余的条件应该 。
(2) 本实验探究了 环境因素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请预测:一段时间后,生长状况最佳的是 号花盆的甘薯。
(4 该小组同学在做实验时,将实验没用完剩下的甘薯放在实验桌上,忘记处理了,过了几星期后,发现这些甘薯的芽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育,只是甘薯个体比原来明显小了很多。请分析这主要是 消耗甘薯内的有机物了。
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了如下实验:
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
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该实验尽管用了三支试管,但必须每两两一组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进行.
(2)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作用.
(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
(4)10分钟后,滴加碘液,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
以下是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的探究活动过程中:A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B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C将2支试管充分震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D待冷却后加入2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 有消化作用. 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呈 ,原因是
(3)上述实验B中,若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只向2 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相同,可是这样做不符合科学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原因是: .
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体节.其中,有一个宽度最大,颜色较浅而又光滑的环状结构叫,它靠近蚯蚓身体的端.因此,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
(2)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3)取两条蚯蚓,一条放在糙纸上,另一条放在有水的光滑玻璃板上,爬行较快的是上的蚯蚓.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
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甲、乙两个探究方案如下:
(每套培养皿中放等量来自同一木头的锯木屑,且保持湿润.)
| 方案 |
分组 |
培养皿 |
锯木屑 |
是否灭菌处理 |
是否接种细菌 |
培养环境 |
| 方案甲 |
A组 |
一套 |
5克 |
灭菌 |
不接种 |
无菌条件 |
| B组 |
一套 |
5克 |
不灭菌 |
不接种 |
自然环境 |
|
| 方案乙 |
A组 |
一套 |
5克 |
灭菌 |
不接种 |
无菌条件 |
| B组 |
一套 |
5克 |
灭菌 |
接种 |
无菌条件 |
请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简述理由: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
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mL和唾液,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8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摇匀.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预期结果: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了.
(3)预期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