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问题:
⑴ 从上图中,你能解读到的闽南特色元素是什么?
⑵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我们该如何传承闽南文化?
⑶ 我市开展“闽南文化进课堂”活动,请你为该活动设计两种活动方式。
今年1月26日,2010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打假斗士方舟子,勇擒劫匪的富豪、广东东莞企业家刘伯权,南平校园凶杀案见义勇为五勇士,2010年中超联赛“金哨”孙保洁等十位个人和团体获评“2010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自2009年开始的“中国正义人物”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该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彰显公平正义,表彰道德楷模,为和谐社会的公德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结合2010年度中国正义人物的事迹,请谈谈你对正义的理解。6分
(2)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6分
近来,中央政府接连采取的一系列整治网络谣言的重大举措,迅速起到了定分止争、掌控舆论、稳定社会的效果。某校九年级(1)班围绕“整治网络谣言”主题展开讨论、探究、宣传活动。
【追本求源】有社会学家指出,谣言的制造者利用了一些人的心理弱点:有些人抱着“别人不知道的我知道”的心态,以寻求刺激;有些人则是怀着“别人知道的,我也应该知道”的心理,以追随他人。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种心理?
【法治社会】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惩治力度、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是党和国家积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的必由之举。
结合材料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如何整治网络谣言?
【文明倡议】
中国互联网协会倡议:“希望广大网民积极支持互联网企业抵制网络谣言的行动,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助长谣言的流传、蔓延,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发现网络谣言积极举报”,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宣传发动】
治理网络谣言理应是一种公共行动,彻底净化网络空间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都要敢于辟谣,和造谣者针锋相对,不让造谣者兴风作浪、蛊惑人心。
(4)请为治理网络谣言设计两条符合主题的标语。
示例 |
标语一 |
标语二 |
造谣可耻、信谣可悲! |
近来,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校车安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12年3月28日28日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把校车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学生交通安全。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
(2)不少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采取的得力措施非常满意。有人说,有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完善保护,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就高枕无忧了。
请你评价这一观点。
学校将举行文娱晚会。小静和小铮等同学准备合作一个舞蹈项目参加年级竞标,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意见,如一盘散沙吵个不停,没有进展。小静和小铮还因为对背景音乐选择的不同看法发生分歧,彼此很少说话。当他们了解到其他班级也有类似的舞蹈项目事,有同学提出相互交流学习一下,小铮明确反对,怎么能让对手来学习?倒不如自己去偷学两招,提高竞争力。
运用所学竞争与合作的知识指出材料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并作简要分析?
材料一: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发生特大校车安全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12月12日,江苏省丰县一小学52人的专用校车载着47名学生返家,路上校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水深达到60厘米的沟内,造成15名小学生死亡,8人受伤……
材料二: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事故相关责任人依法受到严惩。2011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接送幼儿、小学生的应是专用校车,还赋予校车三项优先权。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条例(草案)》。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
⑵确保校车安全,人人有责。请你就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