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2)(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测得弹簧数据记录如下:
测得弹簧原长为=10cm
根据测得数据作出弹簧拉力F和弹簧总长
的关系图象.
由所得图象写出F与
的函数关系式.
F与弹簧的伸长Δ
成什么关系?F与Δ
的比值等于多少?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E,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在实验中打下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
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可求出重锤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它和当地的重力速度g进行比较,则ag(填“>”、“=”或“<”)。
甲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cm。乙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mm。
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电阻值,现有的器材规格如下:
A.待测电阻Rx(大约100Ω)
B.直流毫安表A1(量程0~10mA,内阻约为100Ω)
C.直流毫安表A2(量程0~40mA,内阻约为40Ω)
D.直流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为5kΩ)
E.直流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为15kΩ)
F.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V,内阻计)
G.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50Ω,允许最大电流1A)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直流毫安表应选,直流电压表应选。(填序号A、B、C、D)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
乙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动能定理”研究的实验。
a)按图3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100g的配重,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从某点A开始,此后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B、C、D、……;
c)测量出B、C、D、…各点与A点的距离,分别记为x 1、x2、x3、……;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别乘以x1、x2、x3、……,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重力加速度g=9.80m/s2)
e)求出B、C、D、……各点的速度大小,分别记为v1、v2、v3、……,再求出它们的平方v12、v22、v32、……;
f)用纵坐标表示速度的平方v2,横坐标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v2-W图象,并在图象中描出(Wi,vi2)坐标点,再连成图线;(以下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在步骤d中,该同学测得x4=40.00cm,则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4=J;
该同学得到的v2-W图象如图4所示。通过图象可知,打A点时对应小车的速度v0 = _________m/s;
小车的质量M=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