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 ,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有 (填字母)。
(2)化学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3)化学小组收集到洗照片用过的硝酸银废液,利用废铁、废锌回收金属银。他们将金属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溶液(忽略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他们做出以下猜想:
①溶质为硝酸锌 ②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③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 ④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银
上述猜想中可能正确的是 。
(4)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验证所得银粉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粉:
甲同学用简单的物理方法证明了固体中含有铁粉。他的方法是 ,
乙同学设计了如下测定固体中含银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
A.取两药匙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 B.待充分反应后,取出不溶物;
C.不溶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记录其质量。
请回答:①步骤B中判断已充分反应的依据是 ;
②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 。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b
(2)若选择①与⑤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结束时,应先,再停止加热.
(3)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下列组合可行的是(填选项,可多选).
A. | ①③④ | B. | ②③④ | C. | ①③⑤ | D. | ②③⑤ |
(4)选择装置②制氧气,分液漏斗盛装的药品是 过氧化氢溶液.
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俗称固体双氧水.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填化学式)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
和双氧水的双重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鱼浮灵"样品的组成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鱼浮灵"样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
)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
①活性氧含量是指样品中能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
是一等品,
活性氧含量
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
(3)实验前先缓慢通入
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
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
.实验前先缓慢通入
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4)装置
的作用(填字母代号)。
A. |
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
B. |
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
(5)若没有装置 ,会导致 的值(填"偏大"或"偏小")。
(6)实验测得
装置中铜网增重
,D装置增重
.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计算结果精确到
);属于(填"一等品"或"合格品");
。
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某
样品中含有少量
和
,实验室提纯
的流程如图1所示
(1)加入
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添加的
溶液和
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填名称)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M中的溶质是
和杂质
,观察图2中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是: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以下,因为
溶解度
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海水占了全球水资源的97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可用于制备钠及其化合物,其流程如图:
①加入过量
溶液目的是除去
和,流程中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
②提纯过程中使用了过滤和蒸发操作,实验室过滤和蒸发操作均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③流程图中制备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
,并同时获得两种单质.补充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
+□
□+□+□
↑
(3)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
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
与
分两步反应:
Ⅱ. 与 反应方程式为:
Ⅲ.物质的溶解性:
|
|
|
|
|
不溶 |
溶 |
溶 |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Ⅰ、Ⅱ对其成分提出了5种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
猜想2:
猜想3:只有
猜想4:
猜想5:只有
【实验验证】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步骤1 |
取该
溶液,加入过量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证明猜想1、5不成立,(填数字) |
步骤2 |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 | 无气泡产生 |
证明原溶液不含(填"离子") |
步骤3 |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 | 溶液未变红 |
证明原溶液不含(填"离子") |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是正确的(填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