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请回答:
(1)请根据所学知识举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两个典型事例。
(2)唐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其代表人物是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与欧洲的往来 隋唐时期的乐舞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努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材料二: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部分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材料三:查土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的。他在地中海西部发动的战役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他死后不到十年,一个新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样,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臣民一起,进入巴尔干地区,取代拉丁化了的伊利里亚人,削弱了帝国的控制。在东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波斯人因受贿曾与拜占廷媾和;现在,他们在野心勃勃的大皇帝科斯罗埃斯二世的率领下,开始全面消灭东罗马帝国。到615年,他们已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并在君士坦丁堡对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安营扎寨。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拜占廷帝国”就是历史上的什么帝国?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
(3)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由拜占廷帝国的命运,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应当怎样做,才能繁荣昌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投。”
材料三:“我主,臣下乃我主之仆人,领有采邑之家臣。臣下愿尽忠竭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川版九年级上《世界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主要的成就是什么?(2分)
(2)这一则材料出自哪一次改革的法令?这次改革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3)这一则材料反映的是谁为促进西欧封建化而推行的什么制度?(2分)
(4)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玄理、留学僧僧旻(mín)、灵云、惠云等人,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C”。
阅读判断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l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仍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明治维新使它绝处逢生。19世纪末期,中国也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结果却失败了。
(1)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2分)
(2)为了摆脱危机,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哪一措施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2分)
(3)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类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是什么?(2分)
(4)日本通过改革方式到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而美国通过战争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人说改革好,有人说战争好,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时什么?

材料题。
材料一:人民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他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送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因为他们追求自由和民主。
材料四:14至16世纪,是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材料五:15世纪末,由西欧经地中海到达东方的商路被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所控制。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到东方寻找黄金和市场。一些欧洲国家掀起了被称为人类历史“分水岭”的“地理大发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查理的断首”指的什么事件?“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目的是什么?体现“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重要文献是什么?“王在议会,法为习惯”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与母邦兵相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与母邦兵 相见”决定性战役是什么?材料二“与母邦兵相见”后期第一位总统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3)点燃材料三中的“革命烈焰”是什么?材料三国的被“推上断送台”的国王是谁?
(4)出现人类历史的“分水岭”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