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碱式碳酸铜的成分有多种,其化学式一般可表示为xCu(OH)2·yCuCO3。
⑴孔雀石呈绿色,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其主要成分是Cu(OH)2·CuCO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制取孔雀石的最佳反应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2.0mL 0.50 mol·L—1的Cu(NO3)2溶液、2.0mL 0.50 mol·L—1的NaOH溶液和0.25 mol·L—1的Na2CO3溶液按表Ⅰ所示体积混合。
实验2:将合适比例的混合物在表Ⅱ所示温度下反应。
实验记录如下:
编号 |
V (Na2CO3)/ mL |
沉淀情况 |
|
编号 |
反应温度/℃ |
沉淀情况 |
1 |
2.8 |
多、蓝色 |
|
1 |
40 |
多、蓝色 |
2 |
2.4 |
多、蓝色 |
|
2 |
60 |
少、浅绿色 |
3 |
2.0 |
较多、绿色 |
|
3 |
75 |
较多、绿色 |
4 |
1.6 |
较少、绿色 |
|
4 |
80 |
较多、绿色(少量褐色) |
表Ⅰ 表Ⅱ
①实验室制取少许孔雀石,应该采用的条件是 。
②80℃时,所制得的孔雀石有少量褐色物质的原因是 。
⑵实验小组为测定上述某条件下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样品组成,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过滤、洗涤并干燥过的样品置于平直玻璃管中。
步骤2: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步骤3:加热装置B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
步骤4: 。
步骤5: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①装置A的作用是 ;若无装置E,则实验测定的x/y的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采集了如下数据:
A.反应前玻璃管与样品的质量163.8g
B.反应后玻璃管中残留固体质量56.0g
C.装置C实验后增重9.0g
D.装置D实验后增重8.8g
为测定x/y的值,你认为可以选用上述所采集数据中的 (写出所有组合的字母代号)一组即可进行计算,并根据你的计算结果,写出该样品组成的化学式 。
摄影胶卷上涂的感光材料主要是AgBr。在照相时按动快门的一瞬间,进入相机的光使AgBr发生了分解反应。由于进光量极少,分解出的Ag极少,所以必须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显影才能看到底片上的影像。对苯二酚是一种常用的显影剂,在显影时发生了如下变化:
(1)曝光时所产生的微量Ag在显影过程中________。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起催化剂的作用 D.不起什么作用
(2)显影液中如果只溶有对苯二酚,显影速度则非常缓慢。为提高显影速度,可加入_________。
A.Na2SO4B.Na2SO3C.Na2CO3D.Na2S2O3
(3)溶于显影液中的氧气能与对苯二酚反应,最终生成棕褐色的污斑,影响底片的质量。
为避免形成污斑,可向显影液中加入__________。
A.Na2SO4B.Na2SO3C.Na2CO3D.Na2S2O3
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5OH。
(1)利用上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连接顺序为: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完成以下问题:
(1)这套装置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实验目的。
(2)仪器连接安装好进行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点燃B处的酒精灯,先___________,再集中火焰加热铜丝,随后向装置中不断地缓缓鼓入空气,此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移去酒精灯,继续不断的缓缓鼓入空气,B中仍重复如上现象,说明B处发生的反应是一个________反应。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能在此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装置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E装置的试管中所得溶液的成分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Ⅰ)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密度(g·cm-3) |
熔点(℃)沸 |
点(℃) |
溶解性 |
|
环己醇 |
0.96 |
25 |
161 |
能溶于水 |
环己烯 |
0.81 |
-103 |
83 |
难溶于水 |
图Ⅰ
(1)制备粗品
将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 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中和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图Ⅱ
②再将环己烯按图Ⅱ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蒸馏时从70 ℃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a.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
乙醇的沸点是78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乙醚(CH3CH2OCH2CH3)的沸点为34.6 ℃,难溶于水,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几乎不溶,乙醚极易燃烧。实验室制乙醚的反应原理如下: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图6-3
(1)图6-3中甲和乙是两套实验室制乙醚的装置,选择装置__________最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液中应加入沸石,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温度计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装置乙制得的乙醚中可能含有大量杂质,这种杂质是__________,除去这种杂质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反应温度太高将会发生__________反应,产物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