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3年春节,小五到武汉观光。他看到武汉农村正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错误:                                                                           
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据此回答:
⑴试从政治制度、经济和对外政策方面分析唐宋时期科技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⑵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⑶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

某校初一(4)班拟举办一次以“__①___:反击外来侵略和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根据下面图片和资料卡片的内容,请你在①处填写此次活动主题所处的历史时期。(0.5分)
(2)如图,举办“反击外来侵略”图片展,请填写图片说明。(1.5分)

人物:__②__  人物:__③__   人物:康熙帝
事迹:抗击倭寇  事迹:收复台湾  事迹:组织__④__自卫反击战
(3)如图,开展“加强民族团结”专题讲座,请完成资料卡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国。
材料二: 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懂得蕃汉文字,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材料三: 他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
材料四: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国,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
请回答:
仔细阅读材料,分别写出上述四则材料中“他”的姓名。
(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点有哪些?(至少归纳两点。2分)
(3)上述材料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
(2)材料二反映了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图,中国发达的古代农耕文明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正是建立在发达的古代农业的基础之上。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元世祖登基之初,诏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代发明的两种新农具极大地推动了农耕技术的发展。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农具的名称。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得益于该地引进的什么水稻优良品种?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