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肉食者谋②非谓苍苍莽莽天也
B.①可一战②百姓为天
C.①吾视辙乱②民怨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D.①再衰②桓公仰视天

下列各组划线字词的用法与“王者何贵”中的“贵”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必先其心志 B.将军身被执锐
C.吾妻之我者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线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即可。
民 怨 其 上 不 遂 亡 者 未 之 有 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甲乙两文段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甲乙两文的对话中,曹刿、管仲的“        ”和鲁庄公、齐桓公的“         ”得到了鲜明的展现。(用自己的话填空,每空不超过4个字)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乙】筠芝亭,浑朴①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②,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③。太仆公造此亭成④,亭之外更不增一椽⑤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⑥合抱⑦。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浑朴:浑厚朴实 ②尽:全 ③碍:妨碍 ④成:完成 ⑤椽( chuán)椽子⑥皆:都⑦合抱:两臂围拢(多指树木、柱子等的粗细)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非显者()(2)卧房外()
(3)不筠芝亭()(4)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
下面哪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
A 池中奇蜂巘多生怪柏
B 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倚河汉,下临江流
C 实奇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D 主人处处款然而亭事尽
翻译句子。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②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③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
《于园》这篇园林小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手法,营造丰富的意境。请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分析其表现特色。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代藏书》(宋)沈括
前世藏书分散数处,盖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馆、秘阁,凡四处藏书,然同在崇文院①。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嘉祐②中,置编校官八员,杂雠四馆书③,给吏百人,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自此私家不敢辄藏,校雠累年,仅能终昭文一馆之书而罢。(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崇文院:中国宋代贮藏图书的官署。②嘉祐:1056年9月—1063年,宋仁宗赵祯第九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用此年号共八年。嘉祐八年宋英宗即位沿用。③杂雠(chóu)四馆书:指以崇文院总领的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之书相互校雠。后又以诸阁书供校雠。雠,校对文字。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防水火散亡也___________ (2) 自此私家不敢藏___________
(3)唐人尚未为之___________(4)其船背稍___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调素琴 B.不木为之者
C.策之不其道 D.意将遂入攻其后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之。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问题。
(1)前代和宋代分别是怎样藏书的?
(2)是什么措施使得私人不敢私自藏书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少有美誉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殆,风流为一时之冠。尝与足徽之、操之俱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走,不遑取履,而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
(选自《晋书·王献之传》,有删改)
【注】①容止:容貌举止。②殆:懈怠。③吉人:这里指优秀的人。④乌驳:黑色。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画一处)。
①客 问 安 王 氏 兄 弟 优 劣②徐 呼 左 右 扶 出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俱谢安()②客问其()
③徽之走()④桓温尝使扇()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②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
文章第②段主要写了王献之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写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已的语言简要概括。
文中的献之、徽之就是王子敬、王子猷,结合下面链接的《人琴俱亡》,说说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链接材料】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古文阅读】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明〕宋濂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注释】①陈庭学:从四川来到南京求学的有志后生。②顾:但是。③逮:等到。④耄(mào):八九十岁。泛指老年。
用斜线( / )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欲 如 庭 学 之 游 尚 可 得 乎?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慕艳意两岸连山,无阙处(《三峡》)
B.足肤皲裂不知予齿益加耄矣
C.当余从师也腰白玉
D.而予齿加耄矣精求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本文也是赠序,作者宋濂当时地位显赫,但能激励提拔后进。说说这些赠序的劝勉能让后生乐于接受的原因。(3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乙)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九十 (将要) B.杂然相(赞同)
C.河曲智叟以应 (丢失) D.飞来山上千塔(古代长度单位)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操蛇∕之神∕闻之 D.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 B.操蛇之神闻之
C.跳往助之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一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愚公移山》一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是为了突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D.读了《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请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的表达效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