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图回答
(1)图所观察到的像是 像.(描述要完整)
(2)从图中的现象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范围是 .
(3)利用凸透镜的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 .
(4)若在如图中的情况下,再把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增大10cm,则增大后所的像是 像(描述要完整),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5)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后,如果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我们将看到烛焰 的像是 (A.上半部分 B.下半部分 C.全部,用代号填写),像的亮度 (填变暗、变亮或不变)。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
路程s/cm |
26 |
||
时间t/s. |
4 |
||
平均速度v/(cm/s) |
15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和小军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四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及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焦距 |
物到凸透镜 |
像到透镜距离 |
像的情况 |
|||
(cm) |
距离( cm) |
( cm) |
正、倒 |
大、小 |
虚、实 |
|
凸透镜A |
14 |
20 |
约47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30 |
约26 |
缩小 |
||||
40 |
约22 |
缩小 |
||||
60 |
约18 |
缩小 |
||||
凸透镜B |
16 |
20 |
约80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30 |
约34 |
放大 |
||||
40 |
约27 |
缩小 |
||||
60 |
约22 |
缩小 |
请你帮助他们通过比较表中凸透镜A、B的各类信息,写出相应的两个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温度/℃ |
92 |
94 |
96 |
98 |
100 |
100 |
100 |
100 |
(1)正确进行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
(2)观察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观察结果填在表中的空格处;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根据你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沸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在研究固体的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记录分别正确做出了固体的熔化图像如图甲、乙所示。
(1)根据图像甲判断的下列说法不正确。请你将错误之处打上点,并在括号内改正:
这种固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在C点时,这种物质仍然是固体状态。()
(2)根据图甲、乙和下表可以判断出甲图是___________熔化的图像;请再写出一条你发现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 01×l05Pa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钨3410 |
银962 |
萘 80 |
固态酒精-117 |
钢1515 |
铝660 |
海波 48 |
固态氦 -210 |
铜1083 |
铅328 |
冰 0 |
固态氧 -218 |
金1064 |
锡232 |
固态水银-38. 8 |
固态氢 -259 |
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由实验可以得出:
(1)像到镜的距离__________物到镜的距离;
(2)像与物大小______________;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A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