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与其奇者:( ) (2)乘奔御风:(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春冬之时 | B.属引凄异美池桑竹之属 |
C.哀转久绝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如土石何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实是欲界之仙都。甲乙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点写出了山川之美,宛如一幅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在两文中作者都不约而同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山的 特点和水的 特点。
两文都写山水的秀丽,请你体会在文中作者所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之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手?”
(选自《列子•汤问》)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东:东方。 |
B.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距离 |
D.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B.何为者也 |
C.缚者曷为者也 | D.为其来也 |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
B.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
C.宇宙无限,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
D.要大胆挑战权威的思想、学说。 |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㈠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街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㈡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木。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首文:同“纹”,花纹 | B.故为精卫故:所以。 |
C.树创随和和:愈合。 | D.学仙有过过:过多。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与“而为月精”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精卫 |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C.化为邓林 | D.黔熬为食于路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㈠和文段㈡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
B.文段㈠和文段㈡均有表现“人物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内容。 |
C.文段㈠和文段㈡都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寻与思考。 |
D.文段㈠表现了精卫的大无畏精神;文段㈡则表现了人们对嫦娥偷窃行为的斥责。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尊君在不()
C去后乃至() D. 元方入门不顾()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 B.对/子骂父 |
C.下车/引之 | D.元方入门\不顾 |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 ——欣然接受 | B.友人惭,下车引之——抛砖引玉 |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当天讲论文义的家庭氛围让他很开心。 |
B.《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 |
C.“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
D.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因为他的丈夫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 甚异之()②阡陌交通()
③无论魏晋()④乃不知有汉()写出下列各词的古今异义
①妻子古:今:
②绝境古:今:“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可能对村人说了什么?
答: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
答:句子翻译
①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