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②满坐寂然 坐: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④股战战,几欲先走 走: 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画曲线的语句中都写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敌之。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余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余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余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南等十三省。④渠:他。⑤听:听凭,任凭。⑥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尔蜂几何:
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③得不馁:
④竭泽取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然则何以自给?
②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3)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 与 相当,最后联想到 与 相似。
(4)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祯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馀,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①,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 ②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 五子骄纵甚, 虽守无如 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 ③,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一人,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埒(liè):等同,齐等。②矱(yuē):尺度。③朴:通"扑",打人的器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日记数千言
②赵先生 耻居其下
③诸生 侍侧凛凛
④且 遗一朴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日所诵书必与 之埒 |
得无楚 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
B. 为讲说甚详恳 |
二虫尽 为所吞(《幼时记趣》) |
C. 以身先之 |
太医 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
D.书 其面日 |
其真无马邪(《马说》) |
(3)翻译句子。
①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
②心旷神怡
③悉成明霞
④得踏危石
(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潮汐汩没之中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
B.而或长烟一空 |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C.不以物喜 |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D.悠然有遗世之想 |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4)填空和解答。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
【乙】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请无/攻宋矣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公输盘诎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④卒廷见相如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
B.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C.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②间至赵矣 |
D.①男有分,女有归 |
②毕礼而归之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①虽杀臣,不能绝也。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 、 的品质。
阅读《水浒传》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枚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掸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钱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A 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选文中A是 (填人名)
(2)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分析A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