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字词。
⑴邑人:
⑵利其然:
⑶扳:
⑷环谒: 翻译下列句子。
⑴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⑵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方仲永的父亲、《孙权劝学》中的孙权,你欣赏谁,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12分
童趣
沈复(清)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1)徐喷以烟。 徐()(2) 项为之强。强()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树”是指___________。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实为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平常之事,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
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比较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
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黄河以南) |
B.河东凶亦然(饥荒) |
C.王好战(善于) |
D.填然鼓之(战鼓) |
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则移其民于河东(那里的,指河内的) |
B.河东凶亦然(这样,指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C.或百步而后止(有的) |
D.王知如此(这个道理,指“五十步而后止”与“百步而后止”性质相同) |
翻译下面句子。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说:“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氅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下列句子中与“楚王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
B.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C.温故而知新。 |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下列句中加黑词与“公输盘不说”的“说”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子墨于起,再拜,曰:“请说之”。 |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C.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D.于是见公输盘。 |
下列词语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其文轩。(轩,窗户) |
B.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见) |
C.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仁,友爱) |
D.胡不已乎?(胡,为什么) |
下列句中“之”用法与“荆之地,方五千里”的“之”相同的是 ( )
A.吾欲之南海,何如? |
B.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
C.子墨子九距之。 |
D.公输盘之攻械尽。 |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邻有短褐而(其人)欲窃之。 |
B.王曰:“(此人)必为有窃疾矣。” |
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盘)必取宋。 |
D.虽杀臣,不能绝(宋城守御者)也。 |
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
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 |
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