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
是关于气体制取、收集与除杂的装置,请观察回答问题.
(1)上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选
装置制氢气,选
装置进行收集,则氢气应从
(4)
装置中,气体
是
、
、水蒸气的混合物,欲得到纯净、干燥的
,则
中所盛药品的作用是
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的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试剂。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在20℃时的溶解度2.1 g。
(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
|
![]() |
有①生成,说明有Ba2+ |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带塞导气管塞紧试管,把导气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
试管中有②生成,烧杯中③,结合步骤2说明沉淀是BaCO3。 |
步骤4: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④。 |
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有大量的OH—,综合上面步骤可知试剂由大量Ba(OH)2和少量BaCO3组成,假设成立。 |
(3)在20℃室温下,(填“能”或“不能”)配制10%的Ba(OH)2溶液。
五、计算与分析题(共2小题,共10分)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但由这些纯金属按一定组成和质量比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由于合金更容易适合不同的用途,因此被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及科学研究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7、28题。
阿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极少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分解速率填______________。 (“较快”或“较慢”)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实验三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请你帮阿明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他们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碳酸钙、指示剂、水和氯化钠,此外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的猜想正确. |
②. |
小云的猜想正确. |
|
③. |
小红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实验探究某一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是(填入你的猜想或假设)
① pH < 7②③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使用下列物质
中的(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 pH试纸②紫色的石蕊试液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然后取出,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评价]:三位同学操作规范的是。
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的结论,
你认为该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如不正确请举一例予以说明(如正确此空不填)。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铬(CrSO4)。
【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猜想④:Al>Cu>Cr
【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已查阅的资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是猜想是(填序号)。
【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室温下,将大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铬片、铝片、铜片分别投入盛有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铜片表面无现象产生 |
猜想(填序号)成立 |
【实验反思】
(1)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A.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有利于直接反应
B.使金属表面光亮,便于观察现象
C.使金属表面温度升高,提高反应温度
(2)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括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甲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你认为该方案中的(填序号)没有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