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
(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从A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_______注入B品种牛的_________卵母细胞,经过某处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为_______,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_______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
(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母细胞的数量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______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
(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_____具有全能性。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____品种牛的特征。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个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______(相同,不同)。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禁止生殖性克隆 胚胎分割移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
科学家运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已经把许多植物离体的组织或细胞,培养成了完整的植物体。操作流程如下:

(1)该项生物技术利用的原理是;过程②表示
(2)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是启动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性激素,两者的用量比例会影响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适中时,促进;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低时,有利于、抑制
(3)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对外植体等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4)通过花药培养可以得到单倍体植株,其过程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
(5)用PCR技术扩增产生抗癌药物的关键基因时,应向扩增仪中加入模板DNA、引物,此外还应加入。DNA体外扩增过程包括了三个连续的步骤分别是变性、。需要设计两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是

(11分)下图是生态农业的两种模式,据图回答:

(1)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增加或延长食物链可以,同时还可以生产更多农副产品。
(2)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肥田,在桑、稻、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桑基鱼塘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益。在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除了水稻、桑树之外还有
(3)沼气农田立体养殖模式的优点是:实现物质的和能量的,充分利用了流向的能量。减少,减少,降低了农业投入,增大了产出。
(4)假设生态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理由是

(7分)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在某一年初,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10%,20%,70%,基因的频率为20%。由于绿化使得种群中翅色为绿色的个体每年增加10%,翅色为褐色的个体每年减少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年后,该昆虫种群中,基因型的频率应该(增加、减少、不变),基因型的频率应该(增加、减少、不变),基因的频率为
(2)能够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除了种群内个体的迁入和迁出之外,还有哪些因素?

(9分)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3)Ⅰ—2的基因型为。Ⅱ—4的基因型为。Ⅲ—14为杂合体的概率是
(4)如果Ⅲ—11与Ⅲ—13结婚,生男孩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生女孩表现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12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甲是在20℃、大气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图乙是A植物在图甲b点的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明,A植株适宜在的环境中生存,B植株适宜在的环境中生存。在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株植物中光合速率较高的是。上述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决定的。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株释放的来自于,在细胞中参与该生理活动的场所是。若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浓度,a点的位置将会向方向移动;若适当增加温度a点的位置将会向方向移动。由此可以看出影响a点位置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图乙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4)比较图乙中两曲线可知,饱和浓度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比大气浓度下的高,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加的幅度(“大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