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将攻宋问:“何战?”
B.愿借子杀大小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义不杀少杀众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D.吾固不杀人舍生而取者也

解释划线字词。
(1)献十金(            )     (2)不可谓类(              )
(3)肉食者(            )     (4)小信未孚,神弗也(            )
翻译句子。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肉食者鄙:(2)公将之驰: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4)彼竭我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说说。
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得到的启发。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羽本纪(节选)
【西汉】司马迁
于是项王乃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舣:使船靠岸。②籍:项羽的字。③赐:赠。④面之:指吕马童转过脸来,面对项王。⑤吾为若德:我送你个人情。意为让你得我的头,好去讨封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项王曰()(2)纵江东父兄怜而我()
(3)见汉骑司马() (4)非故人乎 ()
用“/”给下句划分停顿(停一处)
尝一日行千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如何评价项羽自刎乌江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选自曹操《观沧海》)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佣耕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B.亦不详姓字安陵君许寡人
C.今闻无罪置酒而招之 D.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苟富贵,无相忘 B.今亦死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因以为号焉

把文言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甲】【乙】两文都写了人物的志向,请根据文中内容说说画横线句子中陈涉的“鸿鹄之志”和五柳先生的“志”各是什么?
解释【丙】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山岛竦峙 竦峙:②幸甚哉至:
从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现手法:思想内容:

文段(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4分)
(1)臣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3)能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
翻译下面句子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2分)
“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古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邹忌齐王纳谏()(2)臣之妻臣()(3)下令()(4)寡人之耳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
“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请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