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中学初三一班的学生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Ⅰ:全部是NaOH;Ⅱ:全部是Na2CO3;Ⅲ: 。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可知,常见的盐溶液中,Na2CO3溶液显碱性,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和推断】
(1)向无色溶液中加入A溶液,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由(1)可知氢氧化钠已经变质,重新取适量的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A(CaCl2溶液)除去Na2CO3,请写出这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当实验现象 (提示:现象a和b),则猜想Ⅲ成立。
2013重庆)李兴同学将BaCl2溶液与稀H2SO4溶液混合,得到一种浊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兴又将浊液过滤,并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里的溶质只有HCl;
猜想2: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H2SO4;
猜想3: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_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
加入锌粒
操作1:滤液验证猜想2
加入Na2SO4溶液
操作Ⅱ:滤液验证猜想3
其中操作________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该将药品更换成________(填序号).
A.AgNO3溶液 |
B.BaCl2溶液 |
C.NaHCO3固体 |
D.金属铝 |
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有关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如下:
①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准备实验时,小英发现药品室有两瓶未标注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询问老师得知,该两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这两瓶溶液的鉴别(仅限以下实验用品:试管、量筒、滴管、酚酞溶液、10%盐酸).
实验步骤 |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
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如图所示.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黑色粉末加足量稀硫酸 |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无蓝色 |
② |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由实验①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写出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由实验②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________.
(2)小明思考: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请再举一例:________.
(3)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以________.
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Ⅰ.食品、药物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1)2012年4月17日经央视新闻频道曝光的用工业明胶制成的医用“毒胶囊”震惊全国.据悉,其中混有的重金属铬对人体有害.这里的铬是指_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2)我市盛产的海产品鱼虾中富含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海产品容易腐烂变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防腐保鲜.
Ⅱ.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请用下列三种材料的对应字母填空.
(A)有机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1)塑料制品属于________.
(2)棉花、羊毛属于________.
(3)可用于制造人造骨、航天飞机等的钛合金属于________.
Ⅲ.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1)开发________等新能源,不仅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紧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煤燃烧时加入适当的物质,可以减少________气体(写化学式)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化学与健康——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成了国内外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的焦点问题,如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有近90%的食品中含有合法或违法的食品添加剂.那么,如何科学地看待食品添加剂?
我们知道,化学是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化学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从其元素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及在人体内的变化等方面着眼.下表中给出了4种食品添加剂,试回答有关问题:
(1)请你在下表空白处填上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组成与性能 |
被用于食品添加剂 |
|||
物质名称 |
物质组成(填化学式) |
主要化学性质及在体内变化 |
类别或作用 |
法律规定 |
碳酸氢钠 |
无毒、弱碱性、易与胃酸反应 |
蓬松剂 |
可用 |
|
硫酸铜 |
— |
增色 |
国家严禁使用 |
|
铁(还原性铁粉) |
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与胃酸反应 |
抗氧化剂 |
依据国家标准,可用 |
|
甲醛 |
CH2O |
— |
防腐 |
国家严禁使用 |
(2)从应用物质的角度,人们常常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性质上看,国家严格禁止甲醛和硫酸铜作为食品添加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研究或认识物质的性质时,又常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物质进行分类,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添加剂,除能够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外,还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钠是面食类食品经常使用的添加剂,如蒸馒头时人们常常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即使少量碳酸氢钠进入体内,也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请你从碳酸氢钠的性质、在胃液中的变化以及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三个方面,解释为什么它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方面,食品添加剂确实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现在有两种观点:(A)可依法添加使用.(B)应禁止使用,因为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合成物质,对人体有害,而且违法滥用现象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从化学的视角,你的观点是(填“A”或“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