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作,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烟如织”“伤心碧”写出了游子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试品析“长亭更短亭”一句中“更”的意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在“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古事中,寄托了诗人对人际关系怎样的美好理想?
答:尾联在描绘情景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两首诗都是写时的景象。“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中的“”一句理趣相同。
(2)两首诗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2)这首诗写出了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镇西将军谢尚,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邀请他彻夜长谈,从此袁宏名声大振。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
D.这首诗简明而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
(2) 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3) 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