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小军依次选取了物距为40cm、35cm、30cm、25cm和20cm的几种情况,记录的相关
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物距u/cm |
像的放大或缩小 |
像的正立或倒立 |
像的虚实 |
像距v/cm |
1 |
40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24 |
2 |
35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26.3 |
3 |
30 |
等大 |
倒立 |
实像 |
30 |
4 |
25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42.5 |
5 |
20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60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
。(写出一条即可)
(3)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3cm处(如图37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将蜡烛在图乙的基础上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实验序号 |
A |
B |
C |
D |
E |
排开液体的质量/g |
0 |
100 |
200 |
300 |
240 |
排开液体的重力/N |
0 |
1 |
2 |
3 |
|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4)比较图像中 段与 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 ”或“ “ 段吸热能力强。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 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 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 ”、“ ”或“ ” 。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
(1)请在方框中画出能够改变定值电阻的电压、并可以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
(2)通过实验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电流 |
0.20 |
0.22 |
0.24 |
0.26 |
1.40 |
0.30 |
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实验序号 ,排除错误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想用此电路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每次更换电阻后,可以通过调节 ,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长木板表面 |
木板放置方式 |
拉动木块的个数 |
弹簧测力计实数 |
① |
较粗糙 |
平放 |
1 |
1.5 |
② |
较粗糙 |
平放 |
2 |
3.0 |
③ |
较光滑 |
平放 |
2 |
1.6 |
④ |
较光滑 |
竖放 |
2 |
1.6 |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由实验序号 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3)由实验序号②③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 有关。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实验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 。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 和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3)移去蜡烛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 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填“ ”或“ ”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