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西藏,信教者家里几乎都设有小经堂和佛龛,处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信教群众和悬挂的经幡,正常的宗教的活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
材料二 对于我国穆斯林的朝觐,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各种服务。70岁的左拉姆大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的一位普通农民,她第一次出国朝觐归来说:“朝觐是我一生的最大心愿,这一路上吃饭、坐车、朝觐米娜山都受到很好的照顾。”21世纪以来,中国赴麦加朝觐的穆斯林教徒有8万多人。
材料三 在我国境外,敌对势力还在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向我国非法运进宗教印刷品;有的宗教职业人员入境后,扩大地下宗教势力;有的地方私设传道点、私办经文学校,甚至还有干预教育和婚姻的现象。对此,有关部门给予依法取缔和制裁。
请你运用我国宗教政策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所阐述现象进行分析。
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应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发送,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虽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底蕴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赢。
(1)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投资与消费是一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但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投资GDP增速,近些年来消费率由62%下降到48%,投资率由35%上升到49%。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民收入格局不断向国家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分配政策总体上有利于高收入群体、不利于低收入群体;人们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农村人口消费潜力释放不够;消费环境和消费权益保障不足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
材料一: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这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律体系中的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此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