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以上语段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代的林嗣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由细弱至洪大,由简单至混杂。 |
B.第①段描写宾客信以为真的失态场面,表现其对表演的由衷赞叹。 |
C.第②段虽无一字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表演,却令读者久久回味。 |
D.选文完整地展现了口技表演“静——动——静”的变化过程。 |
(12分)
①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①,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三伍其贾,以类相推,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②,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报。
③富人苏回为郎③,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堂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④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注】①钩距:辗转推问。②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③郎:皇帝侍从官的通称。下文 “长安丞”“京兆尹”都是古代官名。④豫:通“预”。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得事情”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类相准 | B.以中有足乐者 | C.策之不以其道 |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赵广汉办案重调查,善比较,明察下情,强力精明。 |
B.赵广汉为官十分清廉,除刁民,惩贪官,将犯人绳之以法。 |
C.二贼劫富未遂,释放人质,是因为龚奢答应宽赦他们。 |
D.二贼最终仍被处死,可见赵广汉为人多变,手段阴狠。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设欲知马贾贾: ②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会:
③坐语未讫讫: ④死无所恨恨: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⑵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回头)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到,去)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只不过)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解释加点的词
(1)妻适市反 ()(2)曾子欲捕彘杀之()
(3)顾反,为女杀彘()(4)是教子欺也()与“曾子妻之市”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忘操之 | B.至之市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何不试之以足 |
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来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
(1)善鸣(2)求市未能得
(3)笼鹅而归(4)使人耽之若是与“笼鹅而归”中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B.拔山倒树而来 |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D.至之市,而忘操之 |
翻译句子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结合选文,说说你感受到的王羲之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欧阳修谪滁州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 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若役 |
C.既老而衰且病/久已病矣 | D.而尝置酒一壶/而不知人之乐 |
翻译。(4分)
⑴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⑵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醉翁”:
“六一居士”: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阅读文言文。
束氏狸狌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①。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②之。狸狌生子若③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④。
【注释】①狸狌(líshēng):狸猫、野猫,这里指猫。②啖:吃。③若:及,至于。④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束氏日市肉啖之()(2)南郭有士病鼠()
(3)鼠度其无他技()(4)啮其足()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束氏日市肉啖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
B.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但逐层布板讫(《梵天寺木塔》) |
C.以啖肉故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
D.狸狌奋掷而出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
翻译下列句子。
(1)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狸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