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徒以有先生也( ) 天下缟素( )
秦王色挠( ) 长跪而谢之曰( )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该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 与臣而将四矣----------------------------------------------------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结合课文中提到的“士”,以及古人对“士”的评价,探究一下古代“士人”指的是具有怎样精神品质的人。
古人的评价: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吕氏春秋.正名》:“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此真所谓士已”。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古人云:“上善若水。”②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③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 遇到高山 , 它能巧妙地绕过去 ;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④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⑤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⑥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
(2)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句意,把第③句补写完整。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画线部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听已,辄默记 |
已 |
|
②儿痴如此 |
痴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户 |
户: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念: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高昌 ①平,帝 ②宴两仪殿,叹曰:"高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然朕亦当自戒,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庶几获安也。"徵 ③曰:"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者饮,桓公请叔牙日:'盍 ④起为寡人寿?'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帝曰:"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节选自《二十四史•魏徵传》)
【解释】①高昌:地名。②帝:唐太宗。③徵:魏徵。④盍(hé):何不。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虽欲 ,无可进者 |
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 |
B.门庭 市 |
高昌 不失德 |
C. 闻寡人之耳者,受 赏 |
使宁戚无忘饭牛车 时 |
D.使管仲无忘束缚 鲁时 |
能谤讥 市朝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3)写出【甲】文中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表现齐王纳谏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语句。
(4)【甲】文中齐王和【乙】文中唐太宗接受劝谏后,做法有何不同?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及舟船侍从以
② 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③欧公更欲足下 开廓其文
④余 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