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九十一华诞纪念日。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年?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 2分)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4)你对中国共产党九十一年历程有何感悟?
趣谈世界近代史
近代亚非拉诸国“坐井观天”和“伤痕累累”
材料一: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联合起来时,………版图到达了整个世界,从墨西哥到菲律宾、中国、印度和非洲。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英国的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描述:《大国崛起》
回答问题。
(1)简述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拉美地区殖民统治的后果及拉美人民反抗的成果。
后果:
成果:
(2)简述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和“自由贸易”的后果
殖民统治:
“自由贸易”:
(3)写出英国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工具的名称,列出压迫与反抗的两个典型人物
工具:
压迫与反抗的代表:
趣谈世界近代史
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北斗星座”
材料: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摘自《大国崛起》
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你认为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主要凭什么而近代崛起?(共10分)
(1)葡萄牙、西班牙(1点):
(2)英国(3点):
(3)俄罗斯(1点):
趣谈世界近代史
“北美野牛”和“东亚苍狼”隔洋相望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全球通史》
材料二、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须贺港。
材料三、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材料四、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什么,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结合、融合。
材料五、在1787年宪法中,关于成立国家政府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我们不联合起来,就会被欧洲列强所摧毁。我们需要一个中央政府。
——材料二至五均摘自《大国崛起》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述日本在第一种口号下发起的变革叫什么?
(2)材料二所述事件的影响
(3)据材料三,说说日本明治维新的三大目标?
(4)从材料四的日本文化特色可窥见大和民族的什么优秀品质
(5)材料五中、美国最终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富于人权法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6)假如你们小组选择“日本在近现代的崛起”为探究主题,你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收集哪些相关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式:
收集的资料:
(7)假如你们小组选择“美国近代的崛起”作为探究的主题,你们准备重点收集对美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资料是?
杰出人物:
重大事件:
(8)日本、美国的崛起历程对我国实现民族复兴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
(3)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
图①:图中的文字是我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上的,被后人成为“金文”。
改正:把改为
图②:图中的兵马俑展现了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军队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改正:把 改为
图③:图中的地动仪是东汉时期科学家张仲景发明的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
改正:把改为
(2)图④为昭君出塞图,王昭君作为西汉政府与匈奴和亲的代表之一,远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为妻,请问她的和亲有什么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