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
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
2011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之年,落实中央有关工作部署,扎扎实实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某校高三(3)班同学围绕“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到下面材料。现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表一 2010年我国能源、环境情况统计
注: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大气污染、垃圾围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很严重。
材料二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加深了我们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强化了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支持,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宽带网络、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2月省部级干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温家宝总理2010年连续召开三次专家座谈会,研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材料三着眼于解决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要切实解决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几个问题:(一)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二)充分发挥市场的拉动力量。(三)财税金融投资政策急需完善。(四)国际合作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五)加强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要飞的蛋蛋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三分析解决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几个问题的《经济生活》依据。(请将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角度,请你就国家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方法论的要求?
材料 2010年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已经达到7531公里,我国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高铁企业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已经掌握了高铁技术。有专家预测,2020年前全球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带动其他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中国近年大规模修建高速铁路.拉动经济发展,较快摆脱金融危机。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对高速铁路的几万亿元投入,对未来中国经济的拉动将不可限量。
(1)结合材料,分析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2)说明材料中我国高铁发展蕴含的哲学道理。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发利用好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政府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不懈推进的重大事业。
材料一
注:1、我国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绥济发展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数据显示,按照每100万人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来算,中国仅是日本的7%、美国的11%
材料二 中国各级政府现在大约把国民生产总值的2.5%用于教育投资,30%用于物质投资。这两项投资在美国分别是5.4%和17%,在韩国分别是3.6%和3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材料一所体现的我国劳动力资源状况。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性。
(3)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政府怎样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6分)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的缺乏使许多国家奉行侧重鼓励出口的政策,以积累外汇储备。然而,一旦对外贸易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该国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影响就会较大。
材料二:稳定而不断扩张的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一国经济持久增长的可靠力量。
注:收入=消费+储蓄
材料三: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增长,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调整明年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材料一体现了唯物论什么道理?材料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些道理?
(2)根据材料二,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可靠力量。
(3)分析国务院“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治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