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班同学就“文化需求与文化消费”情况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差,部分调查内容及统计结果如下:
1.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
名著、哲理类 |
灵异、鬼神类 |
武侠、言情类 |
侦探、科幻类 |
8% |
12% |
38% |
42% |
2.你最喜欢的影视片是
古典历史题材 |
革命历史题材 |
现代生活题材 |
外国进口大片 |
12% |
8% |
29% |
51% |
3.你最喜欢的音乐有(选2项)
古典音乐 |
流行音乐 |
民族音乐 |
外国音乐 |
20% |
79% |
28% |
70% |
4.购买文化产品,你比较注重的因素是(多选)
品牌与质量 |
价格 |
外型 |
包装 |
96% |
75% |
24% |
16% |
5.影响你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多选)
个人兴趣 |
经济条件 |
媒体宣传 |
时间 |
79% |
72% |
48% |
15% |
(1)材料一第1、2、3问的调查数据反映了该校学生的文化需求有哪些特点?
(2)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说明该校学生应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决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结合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3)从《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4)你认为,公众应如何参与文化事业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新的外交理念。
(1)这个新的外交理念被称为。
(2)2006年以来,我国外交成果斐然,试举三例。
(1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面对中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灾害,中国政府向人民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也受到国外舆论的一致好评。美国《时代》周刊撰文称:地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让人们对中国政府有了不同的了解。救援行动中最受广泛赞誉的是政府的反应和规模。即使是北京的批评者也对中国对大地震的迅速反应表达了钦佩。新加坡《联合申报》则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而中国的百姓则为自己国家有这样的领导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了同样的心声:抗震救灾感动天地,而最让老百
姓感动的首推中国政府!
(1)中国政府为何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2)请你说说中国政府今后应该如何做才能使老百姓继续感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09年5月25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呈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1)从国际关系角度指出朝鲜进行核试验的危害性。
(2)结合我国的外交政策说明中国政府对待朝鲜核试验问题的态度。
辨析题(17分,仅做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辨析:加强协商与对话可以消除国家间利益的差别和对立。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然而,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也在逐渐抬头。对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辨题:因为西方国家的需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