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总能吸引关注的目光,总能激起探索的愿望。
某班举行“关注海洋权益,增强海权意识”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相关问题。
环节一:拓展视野。第一组同学出示了关于海洋法的如下资料:

领海: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上述主权不仅及于水域,而且扩展于领海之上的空间及海底和底土。
毗连区:是指领海以外而又与领海相连,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个海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24海里的线。
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有下列权利: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以及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的主权权利;对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保护海洋环境的管辖权。
环节二:关注南海。第二组同学介绍并阐述了南海的战略地位: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方的陆缘海,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南海岛礁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渔业资源、航道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的资源战略意义被肯定以来,这片空虚的战略要地迅速被周边其他国家抢夺。迄今为止,南海周边国家已经在南海开了1380口油井。

环节三:珍视海权。第三组同学介绍了有关海洋权益的四本著作:

运用关于国家利益分类的知识,说明如果他国侵犯我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会损害我国哪些国家利益。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维护我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
请你就如何提高公民的海权意识向政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1年12月4日,广东志愿文化节以“粤志愿 粤幸福”为口号,以“培育推广志愿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培育具有广东特色的志愿文化,着力发挥共青团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引领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建设幸福广东的实践中。2011年12月5日,佛山市“志愿者名人堂”揭幕仪式暨“微志愿”文化展在佛山创意产业园隆重举行。佛山志愿服务提出“微志愿”理念,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用每一位市民的力量去激活整个城市的文明基因,通过“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社区关爱、爱心圆梦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微志愿→微文明→大文明”的转变。
材料二: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介入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点,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东志愿文化节活动对公民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意义。
(2)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农民工为什么能够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2010年7月29日我国公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在文化建设中应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本题12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按照这一新标准,我国至少有上亿低收入人口将享受到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
材料二:“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07年9月,刘襄、奚中杰等人明知用瘦肉精饲养的生猪使用后对人体健康有害,仍然非法共谋生产瘦肉精并进行销售。2011年7月25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判处刘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奚中杰无期徒刑,肖兵有期徒刑15年,陈玉伟有期徒刑14年,刘鸿林有期徒刑9年。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怎样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本题12分)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材料体现了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2)A市群众参与决策有什么政治意义?

(本题6分)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选举法修改后第一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亿万人民践行的民主,正在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打下坚实基础。为了保障全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有关方面提出,对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的,对以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的,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报复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要依照《选举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处理。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打击贿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