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2010年7月29日我国公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在文化建设中应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杨振宁教授认为,美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兴趣,从学生兴趣出发进行不规则训练,学生的学习是东蹿西跳的方式。而中国教育强调专业训练,强调按部就班的扎实的训练。美国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中国教育致力于学生共性的养成。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8分)
(2)请结合上述哲理,谈谈上述材料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启示。(6分)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等等。这些规律昭示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了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8分)
(1)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2)规律客观性的表现?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必须做到哪几点?(8分)
节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是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节约的谈话摘录。
甲院士:要节约资源,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反对重复建设。比方发展旅游业,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人就“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的初衷是想发展经济,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不足、交通不便、景点单一等情况,只凭局部的、片面的、静止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结果“花了大钱,搞了个摆设”。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在景点开发方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导致投资冲动,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乙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说我们不要消耗。社会要发展,人们要生活,没有消耗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么消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在发展中进行资源节约,要坚持在资源节约中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相反。
联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 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 地方政府在旅游区的建设方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