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初级中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
I.定值电阻中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Ⅱ.额定电压已经模糊、额定功率为1 W小灯泡中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闭合S1、断开S2,滑动变阻器在此电路中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 的作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较小且不变,原因是 __,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得到上表格中的三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
(2)断开S1、闭合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有关测量,根据记录到的灯泡L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绘制成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_V,根据图象,当电压表示数为0.5 V时,50 s时间内,灯泡L消耗的电能是 _J。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如图1,这个实验说明_.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如图2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不能_。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3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_. 我们通过声音的_这个特征,来区分门铃发声和音叉发声。
读出下列量具的读数。
物体A的长度是_,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下图。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
如图所示电路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12分)
(1)按图1所示的电路图,将图2所示的元件连接成电路(已知干路电流不超过0.6A)。
(2)在实验时,如图3所示为硬导线与螺丝压按式接线柱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 |
|||
![]() |
|||
(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由于不知两灯的电流大小,所以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应
用法选择。
(4)按电路图连好电路进行实验时,当只闭合S1,发现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Ll(填“断路”或“短路”)
(5)排除故障后,重新实验,只闭合S1时,电流表示数如图4(甲),只闭合S2时,电流表示数如图4(乙),同时闭合S1与S2时,电流表如图4(丙),请完成表1。
![]() |
L1的电流I1 |
L2的电流I2 |
干路的电流I |
测量值 |
|||
结论 |
(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他在实验时,改接了一次电路,那是
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小明发现声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这说明了。
(5)把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这说明了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