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直接蒸干 |
D.称量非腐蚀性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的称量纸上 |
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学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2mol/L、18.4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分别取等体积2mol/L的硫酸于试管中 ② |
反应速率Mg>Fe,Cu反应最慢 |
金属性质越活泼,反应 速率越快 |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 ;
(2) 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
(4)乙同学完成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 。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①提取碘水中的碘,可用法;
②从氢氧化铜的悬浊液中分离出氢氧化铜,可用法;
③除去食盐水中的水,可用法;
④分离植物油和水,可用法。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 D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6分)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Ⅰ.硫酸具有A-D所示的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那些性质?请将选项字母填在下列各小题的括号内:
A强酸性 B 吸水性 C 脱水性 D 强氧化性
(1)浓硫酸可以干燥氢气()
(2)浓硫酸使木条变黑()
(3)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
Ⅱ.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 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⑦玻璃棒; ⑧100mL容量瓶。请回答: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选填序号)。
(2)经计算,配制100mL1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量取浓H2SO4时,俯视刻度线 |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
C.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珠 | D.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下降而未向其中再加水 |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6 mol/L硫酸溶液,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D仪器的名称,此实验D仪器中需要
放入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填“打开”或“关闭”), 在C中收到的气体主要为;当C瓶或A瓶中的气泡时,将活塞E(填“打开”
或“关闭”),此刻B瓶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是:
_;
(3)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套管实验”具有装置简洁便利等有优点,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欲利用图1比较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并检验分解产物。最好应在大试管底部加入(填化学式),石灰水变浑浊的烧杯是(填:甲、乙) 。
请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使用图2中大小不一的试管,用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氢气,并收集一试管氢气,
将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内(填:大、小)组成发生装置,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为了使得所收集的氢气能较
纯净地充满所收集氢气的试管,应如何操作,写出大致的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