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共4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指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于此受突厥降。②回乐烽:灵州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③芦管:又名胡笳,卷芦叶而成之吹奏乐器。这首诗的前两句借哪些比喻来渲染出月夜的独特景色?
古典诗词意蕴丰富, 本诗末句“一夜征人尽望乡”深得读者好评,你认为好在哪里?
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答人
【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选自《千家诗》)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
B.从第二句的"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C.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
D.从整首诗来看,隐者形象是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 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②历乱:烂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B.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C."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D.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2)古人写"愁"各具特色,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 ,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 ①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 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 ③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 ④远。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烟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