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
阅读材料,请思考:
材料一史书记载:双方盟约以后,边境贸易兴旺,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西夏与宋议和后,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1)请写出材料一中“双方盟约”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宋与辽、西夏的议和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二
《耕获图》南宋海船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注解:上述经济繁荣的重要地点分布在苏州、广州、四川等南方城市或地区,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这些城市和地区。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领域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中的“注解”说明了宋代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3)右图中设置的宣政院辖地,
将哪一地区变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写着美丽的篇章。读懂历史人物,并最终得到感悟和启发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观看下面人物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了起来的伟人是谁?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图二所示,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是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推进国内改革,党和国家在农村和企业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稍长一点的读者应该记得,很多问题在这之前公开谈论并不方便。…… 幸好一九七八年严冬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我也随之获得了生存的尊严。
——余秋雨:《山居笔记》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到的“会议”分别指的是我党历史上的哪两次重要会议?
(2)这两次会议有一点内容是相近的,请说出来。
(3)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读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哪个国家的侵占?
(3)为解决这两个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党和中央政府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4)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5)你对它们的回归有何感想?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