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和探究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写出下列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用PH试纸测得醋酸钠溶液呈碱性:__________
②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后,溶液呈酸性:__________
③根据浑浊出现的快慢,探究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
(2)已知锌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产生H2。某同学据此设计了测定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实验方案,将单侧面积为S、质量为m1的镀锌铁皮与石墨用导线相连,放入6NaOH溶液中,判断锌层完全反应的标志是:__________,最后,取出铁片用水冲洗、烘干后称量,得质量为m2,设锌镀层单侧厚度为h,锌的密度为
,则h=__________
(3)实验室测定绿矾中FeSO4含量的步骤是:称1g绿矾,用30mL蒸馏水溶解并加入H2SO4溶液和H3PO4溶液,再用0.02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刚变成粉红色,停止滴定,消耗标准溶液VmL。反应中涉及的重要化学方程式有:
①绿矾的含量为__________%。
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
张明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用粗铁粒与1890g·L-1(质量分数10%)的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1890g·L-1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NO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可能原因是。
③当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时,A装置的干燥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装置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当A装置中气体几乎无色时,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可用C装置收集NO气体。
④该实验中,若去掉B装置,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⑤将a mol铁与含b molHNO3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若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反应后Fe和HNO3均无剩余,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⑥完全反应后,A装置烧杯里含铁的价态可能是。现有仪器和药品:试管和胶头滴管。0.1mol·L-1KSCN溶液、0.1mol·L-1KI溶液、0.2mol·L-1酸性KMnO4溶液、氯水等。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上述判断,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操作 |
现象与结论 |
第一步 |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 |
|
第二步 |
若溶液紫色退去,则说明含有Fe2+,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Fe2+ |
(1)以黄铜矿冶炼金属铜的过程中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黄铜矿熔炼后得到的粗铜含少量Fe、Zn、Ag、Au等金属杂质,需进一步采用电解法精制。在电解精炼铜时,电解液中除了硫酸铜外,往往再加入一些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精炼铜的过程中,电解液中c(Cu2+)逐渐下降,c(Fe2+)、c(Zn2+)会逐渐增大,所以需定时除去其中的Fe2+、Zn2+。下表为几种物质的溶度积。
物质 |
![]() |
![]() |
![]() |
![]() |
溶度积![]() |
![]() |
![]() |
![]() |
![]() |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除杂方案:
试剂a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溶度积该方案能够除去的杂质金属阳离子是______。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4)工业上通常用FeS除去废水中的Cu2+,写出该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乙二酸(又名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水除外),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知:乙二酸晶体(H2C2O4·2H2O)熔点100.1 ℃,草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Cu2O能溶于稀硫酸,立即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2+和Cu。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E装置中的溶液均变浑浊,且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B的作用是;指出上述装置中的不足之处:。
(3)实验结束后向装置B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有人认为D装置中得到的红色固体可能是Cu,也可能是Cu和Cu2O的混合物。实验小组进一步探究:
①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试管底部仍有红色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②取该红色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学生为探究钠与CO2的反应,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
(1)请将上图各装置连接完整
接, 接, 接, 接。
(2)装置②制备CO2时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功能。简述该装置随关随停的理由
;
(3)若用稀盐酸与CaCO3反应制备CO2,在加稀盐酸时,发现CaCO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A.NaNO3溶液 | B.CCl4 | C.苯 | D.稀硝酸 |
(4)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当观察到现象时才点燃酒精灯。此步操作的目的是。
(5)反应过程中CO2足量,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46g,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224mL(标准状况)CO2气体,且溶液中还有固体残留。。
为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I.取5m1 0.1mol/L的KI溶液,滴加“滴FeCl3稀溶液(已知:2Fe3++2I-=I2+2Fe2+)
Ⅱ.继续加入2ml CCl4振荡
Ⅲ.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1)探究活动I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Ⅱ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活动Ⅲ的意图是通过生成血红色的Fe(SCN)3溶液,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血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
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
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3+可与[Fe(CN)6] 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黄色)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
结合新信息。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①请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
现象和结论 |
步骤一: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滴K4[Fe(CN)6] |
若_________,则猜想一不成立。 |
步骤二:往探究Ⅲ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乙 醚,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
若乙醚层呈血红色,则___________。 |
②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为了测定探究活动I中的FeCl3稀溶液的浓度,现进行以下操作:
①移取25.00mLFeCl3稀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KSCN溶液作指示剂,再用c mol/L KI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I标准溶液V mL,则FeCl3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③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