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人望,字俨叔。成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查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有删节)
【注】①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城狱讼填,人望处决,无一冤者委:积聚
B.始至,府皆空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簿册
D.初执政,家人贺之除:授官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帝问外事若舍郑为东道主
B.人望请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长
C.他日必长厚敛弊愿得将军首以献之
D.贼弃所掠遁侣鱼虾又麋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3分)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清稗类钞》)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A.秣马讫,命随入室讫:结束
B.岳旋出,上马顾日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解事:通情达理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宝与金将以为犒不赂者以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乃放平日所养野骡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

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一儆百,震摄敌顽,取得胜利。
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知虔州。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为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破产债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除度支副使。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不得考覆而皆迁之。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右司谏吴及疏曰:“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穆是非,明垂奖黜。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民略良人略;抢劫。
B.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率:率领。
C.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数:多次。
D.课户贮水,以严火禁课:督促。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湛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①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②湛治烦剧,能得其要
③湛尽覆其滥者④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
⑤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⑥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湛任戎州通判时,由于当地百姓不懂医疗,病人仅靠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而耽误治疗。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化百姓,并禁止巫祝骗人害命,在他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习俗得以改变。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实行。
C.周湛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造福百姓。如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减免了百姓的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用劳役凿河十里来避开水势险要的石牌湾,使沿河百姓受益。
D.周湛出任襄州知州时,对侵占官道、易引发火灾的竹屋进行拆除,杜绝了火患;又

种植楸桐,并找到旧时废井重新利用,百姓得益。但周湛的革新措施,损害了豪强的利益,以致周湛被诬告而调任相州知州。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疏曰: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四维弛而更张。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以土堦,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子孙,传之万叶。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观自古受图膺运膺:承受
B.本支百世,传祚无穷祚:通“阼”,帝位。
C.恃其富强,不虞后患虞:预料
D.民不堪命,率土分崩率:率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驱天下以从欲作《师说》以贻之
B.惧危亡于峻宇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谓天命之可恃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D.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就指出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希望自己德配天地政权巩固,能世世代代将帝位相传下去,但实现的很少,原因在于没有遵循治国的规律。
B.本文认为隋朝统一天下,兵强马壮,三十余年,声威远播,震动外邦。隋炀帝也想让天下安定、国家长治久安,然而轻言放弃,江山尽为他人占有。
C.魏徵希望唐太宗借鉴和总结隋朝亡国的历史教训,思考唐朝之所以得天下的成功经验,不自恃功德,居安思危,就能与天地神明相通,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D.文章后半部分强调德政的重要性,认为百姓见不到德政,见到的只是无休止的劳役,最终会天怒人怨,引起祸乱,祸乱一旦兴起,后果不堪设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的
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逝世
C. 而皆背晋以归梁背:背叛
D. 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逸享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而皆背晋以归梁而士卒离散
C.与其所以失之者抑本其成败之迹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请其矢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兴衰成败取决于人的努力,与天命无关。因此,为人处世要勤勉谦虚,戒骄戒躁。
B.因为梁、燕、契丹都背叛了晋,所以晋王临终前将三支箭教给他的儿子,希望庄宗能报杀父之仇。
C.庄宗谨记父亲遗训,通过一番努力,最终将所有仇人的头颅一起装在木匣子里,到太庙告慰晋王的亡灵。
D.消灭仇敌,天下安定之后,庄宗未能一如既往地励精图治,最后落得仓皇出逃、身死国亡的下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因奏曰:“臣生于草菜①,目不睹阙廷之事,陛下过听,引至天庭,此万代之一遇。然咫尺之间,若披云雾,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曰:“善。”遽命卷帘。翌日,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②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③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④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守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之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草莱] 民间荒野。②[鞫] 审查。③[备] 充数。④[衡轴 ]重要职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次:住宿
B.及命表,又出意外表:写奏章
C.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虞:忧患
D.在职尚简易,善疏决尚:尚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张循宪以御史出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因请以己官让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嘉贞虑事周全的一组是()
①张嘉贞落魄有大志。②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③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④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⑤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⑥在职尚简易,善疏决。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恰然自得。
B.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C.张嘉贞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反叛,经审查无罪状,唐玄守将判告发者的罪,张嘉贞则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掌握军队的人会生异心,而且会断绝言路。
D.张嘉贞向唐玄宗进言,举唐太守用马周的例子,说明应当及时任用人才,并希望趁自己少壮而得到皇帝任用。后唐玄宗用他为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