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在密闭并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CO2缓冲液,以太阳能灯作为光源,可观察到光下小球藻放出气泡。该小组分别在室温10℃、20℃和30℃时进行了实验,他们移动太阳能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测得实验结果如曲线1、曲线2和曲线3。
请分析回答:

(1)上述实验探究的是                 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以       来衡量光合速率高低。
(2)B点的含义表示           速率等于           速率。
(3)若A点突然关闭光源,C3含量将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D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是             
(4)若在20℃室温下用缺镁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C点应向       (填“上”或“下”)移,B点应向       (填“左”或“右”)移。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实验题: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号试管中空格处A应加入的物质是;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路?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科学家从某人的食糜中发现有如图所示结构的化合物,那么:

(1)这种化合物在小肠中被水解,则不可能产生的是下列哪种物质?

(2)若用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每种各一个,重新合成新的物质,最多可形成种。
(3)通过实验得知该化合物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是由于化合物中含有(写结构式)的缘故。
(4)现有99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在细胞中通过的方式形成了一条环状的多肽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此环状的多肽链含氨基的数量最少是个。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性。
(3)下图一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放大倍数)。

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

新华网北京2010年1月9日电,中国首个覆盖全国的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与主持的常态媒体栏目“生命对话”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向公众传递准确、积极的艾滋病相关信息。
(1)艾滋病是汉语译名,它的英文简称是________。
(2)HIV________(是/不是)原核生物, HIV________(是/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艾滋病是当今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艾滋病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后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