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 实验室配制500mL 0.2mol/L的Na2CO3溶液,实际操作步骤有:
①在天平上称量一定量的Na2CO3,放入烧杯,加水溶解;
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1~2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并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填写下列空白:
(1)称量Na2CO3的质量是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3)本实验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4)若没有进行④操作,会使结果(填偏高、偏低、无影响,下同)      
若用天平称固体时,砝码上沾有油污,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          
若定容时仰视刻度,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         
(5)在进行②操作时,不慎有液体溅出,应该怎样处理?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为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为
某学生用12mo1·L-1的浓盐酸100mL和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实际得到的
Cl26.72L(填“<”或“>”或“=”)。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
(3)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是(写化学方程式),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
(4)C装置的作用是

(14分)为探究实验室制乙烯及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当温度升至170℃左右时,有大量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迅速褪去。甲同学认为达到了实验目的。
乙同学仔细考察了甲同学的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当温度升到100℃左右时,无色液体开始变色,到160℃左右时,混合液全呈黑色,在170℃超过后生成气体速度明显加快,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由此他推出,产生的气体中应有杂质,可能影响乙烯的检出,必须除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观察到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刺激性气体是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体的存在就不能认为溴水褪色是乙烯的加成反应造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根据甲乙同学的分析,认为还可能有CO、CO2两种气体产生。为证明CO存在,他设计了如下过程(该过程可把实验中产生的有机产物除净):发现最后气体经点燃是蓝色火焰,确认有一氧化碳。

①设计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二组实验:
(I)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中, 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设计了如下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1)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
A:,B:,C:
(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Ⅱ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
(1)图一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或者将FeCl3溶液改成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的Fe2(SO4)3溶液。

(2)检查图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图二所示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是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巳知酸性:亚硫酸 >碳酸)
①接仪器并_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 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A中的试剂可以是: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2)验证 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打开b,关闭a。
②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是: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別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人下表相应位置:

写出SO2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 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82)/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1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
A.<22.0s B.22.0~44.0s C.>44.0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