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 。
|
a |
b |
c |
d |
Ⅰ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Ⅱ |
碱石灰 |
硅胶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Ⅲ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 色,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9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气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实验现象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文字简要描述)
(4)装置D的作用是。
水杨酸甲酯又叫冬青油,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某化学小组用水杨酸()和甲醇在酸性催化剂催化下合成水杨酸甲酯并计算其产率。
实验步骤:
Ⅰ.如图,在三颈烧瓶中加入6.9 g (0.05 mol)水杨酸和24 g(30 mL,0.75 mol)甲醇,向混合物中加入约10 mL甲苯(甲苯与水形成的共沸物,沸点为85℃,该实验中加入甲苯,易将水蒸出),再小心地加入5 mL浓硫酸,摇动混匀,加入1~2粒沸石,组装好实验装置,在85~95℃下恒温加热反应1.5小时:
Ⅱ.待装置冷却后,分离出甲醇,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依次用少量水、5%NaHCO3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过滤得到粗酯;
Ⅲ.将粗酯进行蒸馏,收集221℃~224℃的馏分,得水杨酸甲酯4.5g。
常用物理常数:
名称 |
分子量 |
颜色状态 |
相对密度 |
熔点(℃) |
沸点(℃) |
水杨酸甲酯 |
152 |
无色液体 |
1.18 |
-8.6 |
224 |
水杨酸 |
138 |
白色晶体 |
1.44 |
158 |
210 |
甲醇 |
32 |
无色液体 |
0.792 |
-97 |
64.7 |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制备水杨酸甲酯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
(2)实验中加入甲苯对合成水杨酸甲酯的作用是。
(3)反应结束后,分离甲醇的操作是。
(4)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5)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的化学方法是。
(6)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探究:为了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动手记录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其中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⑤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①、②、③以及胶头滴管、玻璃片等。
(2)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实验现象(填A~F) |
B |
(3)此实验的结论: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氢化锂(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某活动小组准备使用下列装置制备LiH固体。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1)仪器的组装连接:上述仪器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药品前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不必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添加药品: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定量金属锂(固体石蜡密封),然后在甲苯中浸洗数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快速把锂放入到石英管中。
(3)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后加热石英管,在加热D处的石英管之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________。
(4)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冷却,然后取出LiH,装入氮封的瓶里,保存于暗处。采取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LiH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而发生危险。(反应方程式:LiH + H2O =" LiOH" + H2↑),分析该反应原理,完成LiH与无水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准确称量制得的产品0.174g,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水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470.4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产品中LiH与L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对甲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他认为未反应的H2不能直接排放,所以在最后连接了装置E用来收集H2,请将E装置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