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为芳香烃衍生物,只含C、H、O三种元素,苯环上有两个处于邻位的取代基。
(1)B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A的两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 。
(3)等量的B分别与Na,NaOH,Na2CO3反应时,消耗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 。
(4)符合上述条件的A,其中一种还可发生如下变化:
①A→ F的反应类型为 。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A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
此A对应的B生成C的反应: 。
(共16分)A、B、C、D四种化合物,有的是药物,有的是香料。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1)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2)A、B、C、D四种化合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填序号);
(3)化合物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组峰;
(4)1mol D最多能与mol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 D与足量Br2水混合,最多能和mol Br2发生反应;
(5)A与乙二醇(HOCH2CH2OH)以物质的量2:1反应生成一种酯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6)已知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①能够发生水解反应;②能够发生银镜反应;③能够使FeCl3溶液显紫色;④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请写出它的结构简式。
(19分) A + B → X + Y + 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是中学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回答:
(1)若Y为黄绿色气体:
①当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且A为黑色固体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当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处理尾气Y时常用NaOH而不用NaHSO3溶液,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单质,B为无色油状黏稠液体,当 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则A可能为______,检查其中刺激性气体产物X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会“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若A为金属单质,A和B以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
①过量的A和100mL2mol/L的B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稀释至500mL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②含 a 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则被还原的X是mol。
(4)若A、B、X、Y均为化合物。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5)若A、B、X、Y均为化合物。X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则盐A是_______盐,X极易溶于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氧化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消除氮氧化物有多种方法。
(1)利用ClO2氧化氮氧化物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I的方程式是2NO+ClO2+H2O ="=" NO2+HNO3+HCl,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可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已知:
CH4(g) + 4NO2(g) ="==" 4 NO(g) + CO2(g) + 2H2O(g)ΔH1
CH4(g) + 4NO(g) ="==" 2 N2(g) + CO2(g) + 2H2O(g)ΔH2
①已知NO气体会分解为NO2气体和N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现有一份NO与NO2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4,用16g甲烷气体催化还原该混合气 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共放出热量1042.8kJ。则该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若已知上述反应ΔH2= —1160 kJ·mol-1,则ΔH1=。
已知H2O2是一种弱酸,在强碱性溶液中主要以HO2— 形式存在。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Al-H2O2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2Al+3HO2-=2AlO2-+OH-+H2O。现以Al—H2O2电池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备氢气(右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b、c、d均为惰性电极)。试回答下列问题
电极b是极,电极反应式为,
(2)右池是池,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
(3)通电2min后,Al电极质量减轻2.7g,则产生氮气的体积为。(标准状况)
已知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主要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
(1)草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2)将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为:
MnO4-+ H2C2O4+→ Mn2+ + CO2↑+ H2O
某合作小组同学在烧杯中进行上述反应时,发现刚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①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
②该实验不久后溶液突然褪色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体系压强增大 B.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
C.生成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D.反应物浓度增大
(3)为研究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组别 |
温度/℃ |
V(H2C2O4) /mL |
V(KMnO4) /mL |
V(H2O) /mL |
KMnO4溶液 褪色时间/s |
1 |
30 |
10 |
10 |
20 |
40 |
2 |
30 |
20 |
20 |
0 |
t |
3 |
30 |
15 |
①对比实验1和3要研究改变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完成表格中横线。
②实验2中溶液褪色时间t 为
A.>40B.=40 C.<40 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