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各项工业数据比值
类别 |
工业生产总量 |
对外贸易总额 |
煤产量 |
比值 |
占世界总量的50% |
占世界总量的18% |
为法国、比利时、普鲁士三国总和的3倍 |
材料三 如图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是如何评价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什么信息?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煤产量的增长和哪项新发明的出现有关?
(3)材料三中三张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一(图中之人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漫画二(中间的人是西欧诸国,导弹分别代表美苏)
(1)漫画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针对漫画二中的形势,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影响如何?
材料一: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2)材料二所示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陈独秀领导的这场运动的地位(或性质)如何?
(4)材料四中的人物探索了一条怎样的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5)结合材料想一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简述18-19世纪美国历史上两次战争的名称和影响。
《辛丑条约》在哪年签订?有何内容及影响?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14日,星期三,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以上材料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描述出现在什么重大事件中?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该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什么?“与大英帝国的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