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_______________ 夜渔: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
一场奇迹式的表演
⑴十年前的某天早上,奥地利维也纳的某条街道热闹非凡,因为一个名叫杰克·爱德华的记忆神童将在下午到达此地,为人们进行一场表演。
⑵听到神童表演的消息,琼斯急急忙忙赶回家大喊着:“巴雷尼,去吧去吧去吧,下午有场精彩的演出!”可她叫了半天,巴雷尼也没有回话。
⑶巴雷尼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幼年起,巴雷尼就饱尝生活拮据之苦。他还患了骨结核,由于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膝关节变得很僵硬。今年,15岁的巴雷尼虽然坐上了母亲自制的轮椅,却想放弃学业。
⑷母亲好说歹说,巴雷尼终于答应出去逛一逛。
⑸台下挤满了观众,巴雷尼在琼斯的陪伴下坐在一个角落里。
⑹主持人开始宣布表演的内容以及规则:“大家知道获得8次世界冠军的记忆专家多米尼克·奥布莱恩先生的记忆纪录吗?他能一次性记住54副正在玩的扑克牌。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杰克·爱德华比记忆专家还要厉害,因为他能记住20世纪里的任何一天是星期几。要做到这一点有多难呢?记忆日子需要70%的记忆以及30%的数学运算。今天,我们将采取互动的形式,即你们任意报出一个日子,小杰克回忆当天是星期几。如果他是随意乱猜,那么连续猜中十次的几率是2800万分之一。现在大家看到,杰克坐在长桌的一侧,而我们的电脑操作员本杰明坐在长桌的另一侧,他的任务是在你们提问之后立即搜索正确答案,让电脑验证杰克的答案是否正确!”
⑺在一片欢呼声中,表演开始了。一个长发女性首先问道:“第一个试管婴儿是1978年7月25日出生的,请问那天是星期几?”
⑻围在电脑操作员本杰明旁边的观众看到,电脑里显示的是“星期二”。
⑼“星期二。”杰克回答。
⑽本杰明宣布答案正确,场下一阵骚动,继而响起一片掌声。
⑾在近一个小时里,数十名观众都向小杰克报出了不同的日期。每次提问之后,杰克不出十秒就会给出正确答案。
⑿“太棒了!”“真是记忆神童!”每个人都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就连一向不爱说话的巴雷尼也忍不住问母亲:“这太神奇了,妈妈,他是怎么做到的?”琼斯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为了记住这些日子,小杰克费了很大的功夫,他瘦弱的身材足以证明这一点!”
⒀散场时,观众为了表示对小杰克的敬意,纷纷向他送去硬币、礼物。巴雷尼把自己佩戴的十字架取下来,郑重地戴在小杰克的身上,紧紧地握住小杰克的手,浑身颤抖着。
⒁从那以后,巴雷尼变了。他每天主动练习走路、做体操,直到累得满头大汗为止。他的病情因体育锻炼得到了控制,能站起来缓慢行走了。在学业上,他更是异常刻苦。五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十年后,他已经能用高超的医术去解除千千万万残疾孩子的痛苦了。
⒂当然,这还不是故事的最终结局。2013年冬天,在伦敦街头,巴雷尼突然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巴雷尼忍不住上前去问:“你是不是杰克·爱德华?”
⒃青年诧异地问巴雷尼怎么会认识自己。巴雷尼把十年前的事说了出来。杰克当即惊呼起来:“天哪!我以为躲到伦敦,人们就能忘记我这个小骗子,但事实不是这样。”
⒄接下来,杰克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10年前,我被两个骗子多拉和本杰明收留,就是你当年看到的主持人和电脑操作员。他们了解到一个事实:19岁以上的人几乎都听不到超过16千赫的高频率声音。当时我只有12岁,所以他们就利用我能听到高频率声音这个生理特征行骗。每次,本杰明搜索出答案之后,就会敲击键盘上一个能发出高音调的按键,向我提示正确答案。响一声就代表星期一,响两声就代表星期二,以此类推。在现场,成年人听不到这个声音,而一些小孩子虽然能听到,却不易识破我们的骗局……”
⒅巴雷尼感慨不已,自己一直认定的奇迹竟隐藏着一个天大的谎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谎言,自己也不会创造出今天的奇迹! (选自《知识窗》2014年4期,有删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一场奇迹式的表演”的含义的理解。
请分析第⑶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听到神童表演的消息,琼斯急急忙忙赶回家大喊着:“巴雷尼,去吧去吧去吧,下午有场精彩的演出!”(从修辞的角度)
(2)巴雷尼把自己身上佩戴的十字架取下来,郑重地戴在小杰克的脖子上,并紧紧地握住小杰克的手,浑身颤抖着。(从描写的角度)巴雷尼后来在学业上和事业上都获得了成功,请结合全文分析,巴雷尼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是人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两片秋叶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 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滑作一丝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心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 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 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片:
第二片:作者在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又什么好处?
蓝色的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
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文章③④⑤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我们” |
“她” |
|
第3小节 |
灰头土脸 |
明媚精神 |
第4小节 |
||
第5小节 |
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文中第⑨小节划线句含义丰富,试做分析。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享受。
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
阅渎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20分)
活着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陈鲁民
①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名作《热爱生命》发表后,引起全国巨大轰动,在接受华盛顿邮政记者采访时,他意味深长的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无论如何不能对不起生命。”的确,生命只有一次,珍贵无比,一辈子光阴弹指一挥间,没有了生命任何东西都无用,所以人一生一世活着就要珍爱生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生命。
②对得起生命,就要学会享受人生的一切快乐。上天恩赐我们生命,同时也要我们体现社会酸、甜、苦、辣,享受人生,过好每一天,享受勤劳的成就感,享受胜利的欢呼,享受爱情的美好,享受父爱母爱,享受天伦之乐,享受清风明月任你取,享受春雨、冬雪,享受鸟语花香,细细物物品味其乐无穷,回味悠长……
③要对得起生命,就要极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量,能活多精彩就活多精彩。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是他热爱生命,没有自暴自弃。在病榻上,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做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他也因此活得精彩。牛年春晚小品“不差钱”有一句台词绝了:“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在我看来,人生最痛苦的事是莫过于该做的事不敢做,没做。不管你是伟人还是俗子,人哭着来到这个世上,一定要把自己的生命之歌唱好,不管有无观众喝彩,一定要唱的嘹亮高亢、响彻云霄。
④要对得起生命,就别委屈自己,枉来世上。一生遇见情投意合心仪的姑娘,该出手就出手,不要错过一生好姻缘,痛苦一生。碰到升职好机会要尽力争取,公平竞争,智者上,智者得天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要为一点蝇头小利而仰人鼻息,听人驱使如同犬马。男子汉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学学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⑤要对的起生命,就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有一个好身体。有人整天沉醉于酒色之中,放纵自己,有的人为了钱不惜身体,有的人为了名利、权利捆缚如牛负重,这些是对生命的践踏,对不起生命,对生命不负责任,不珍惜活着,是活着的死人,多数人英年早逝,活得累。人活着要活出气质,活出质量,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健康看成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人要离开健康,什么金钱、名利地位还有什么用?
⑥要对得起生命,我们会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有活力,更有幸福,越活越年轻。生命里的长河里是那样宽广浩荡…(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开篇引用杰克·伦敦的话,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感受。
链接材料:据报道,2012年某市有13名中小学生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比2010年增加了5人。其中初中生10人,高中生3人;男生6人,女生7人。因家庭矛盾而自杀的有4起,死亡学生5人;因家庭教育不当而自杀的有4人,如:2名学生分别因玩电子游戏和看电子书被父母训斥后,情绪激动,走了极端;因情感问题、患抑郁症等坠楼自杀的有4人。
阅读下面选文。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一转眼春去夏来,湖上又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的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选自《读者》2012第23期)文章开头和中间描写青草湖有什么作用?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2)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文中写那个好吃懒做的主任,有何用意?写到李老壮两次“偷鸭子”,你是怎么看待的?
姑娘一再打听李老壮和他家的情况,究竟有什么目的?你作何猜想?
说说李老壮和姑娘各自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