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s |
O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增加的质量/g |
O |
3.O |
5.O |
6.O |
6.6 |
6.6 |
6.6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右边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
(2)从表中可以看出,20 g大理石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质量最多是 g;
(3)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室需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2 KClO3KCl + 3O2↑。现将 29.4g 氯酸钾与 5.6g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25.4g。回答: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固体中氯化钾质量是多少?
(3)固体剩余物中是否还含有氯酸钾?
实验室高温煅烧125g含CaCO380%的石灰石(杂质不分解也不与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实验,冷却后用剩余的固体处理废盐酸。问能否处理含70gHCl的废盐酸,请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CaCO3CaO+ CO2↑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将24g 碳放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1)该袋牙膏中的氟元素的质量是 g.
(2)碳酸钙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学习酸和碱的知识时,王老师将几块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中,放置在教室的橱柜里,过了几天,表面皿中块状固体出现了许多白色粉末,同学们就此展开探究.
(1)小杰猜想粉末是碳酸钠,原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小鑫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出了碳酸钠的存在,他选用的试剂是 和 .
(3)小源取少量固体样品,配成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来检验,发现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喜欢动手的壮壮同学设计出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原来U形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红墨水,右面液面将 .(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如果要观察到相反的现象,可以向水中加入 .
(5)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