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后 (填“增
大”或“减小”或“不变”)。运动员的机械能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126.5mm,
=624.5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②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
、
和
表示).
(11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半径为
;被碰小球质量为
,半径为
,则()
A.,
B.
,
C.,
D.
,
(2)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填下列对应的字母)
A.直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弹簧秤 E.秒表
(3)实验中必需要求的条件是
A.斜槽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与
的球心在碰撞瞬间必须在同一高度
D.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处滚下
(4)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A.小球的质量和
B.小球起始高度
C.小球半径
和
D.小球起飞的时间 E.桌面离地面的高度
F.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
(5)设入射小球的质量,被碰小球质量为
,P为被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关系式(用
、
及图中字母表示)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
某学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和拉力
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右图中作出图线,小车的质量为.
(2)图线在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3)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运动距离s(m) |
0 |
5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运动时间t(s) |
0 |
2.4 |
4.2 |
6.3 |
7.8 |
9.0 |
10.0 |
11.0 |
12.0 |
各段速度(m/s) |
2.08 |
① |
4.76 |
6.67 |
8.33 |
② |
10.0 |
10.0 |
(1)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m/s;②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5N·s/m,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
f1:f2=;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W。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200 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A、B、C为纸带上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 m/s2,那么
(1)计算B点瞬时速度时,甲同学用v=2gsOB,乙同学用vB=
。其中所选择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
(2)同学丙想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进一步计算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此他计算出纸带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从而计算出阻力Ff=______ N。
(3)若同学丁不慎将上述纸带从OA之间扯断,他仅利用A点之后的纸带能否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