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单质铁溶于稀硝酸的过程如下分析:
(1)当发生的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时,n(HNO3)与n(Fe)的大小关系为                    。(n表示物质的量)
(2)当n(HNO3)≤8n(Fe)/3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当8n(Fe)/3<n(HNO3)<4n(Fe)时,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aFe+bHNO3(稀)=cNO↑+dFe(NO3)2+eFe(NO3)3+fH2O。
现假设a=16,且b、c、d、e、f均为整数,可得到多组化学计量数(系数)的配比,请将它们填入下表(可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组次
a
B
c
d
e
f

16
 
11
 
 
22

16
 
 
 
 
 

16
 
 
 
 
 

16
 
 
 
 
 

16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提示:某些金属氧化物跟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单质F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由E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C→E+F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写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已知pH=2的高碘酸(HI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0.01mol/L的碘酸(HIO3)或高锰酸(HMn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碘酸是(填“强酸”或“弱酸”)
(2)0.01mol/L的碘酸(HIO3)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IO3)c(Na)(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IO4、Na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A.c(Na)>c(IO4)>c(OH)>c(H) B.c(IO4)>c(Na)>c(OH)>c(H)
C.c(Na)>c(OH)>c(IO4)>c(H) D.c(IO4)>c(Na)>c(H)>c(OH)

填写下列空白:
①若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上述四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填选项的标号)
②若上述关系中C项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有

回答下列各小题:
(1)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 Na + H + SO42。在NaHSO4溶液中c(Hc(OH)+ c(SO42)(填 “>”、“=”或“<”)。
(2)常温下,向1.0mol / L的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其中b点所示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c点所示的离子方程式为

(3)在t℃时,将NaHSO4晶体加入到pHH= 6的蒸馏水中,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H为2。t℃将25℃(填“高于”或“低于”),Kw=,在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mol / L。t℃时,将pH =11的NaOH溶液V1L与pH =1的H2SO4溶液V2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 =2,则V1∶V2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4)在0.1mol / L的①(NH4)2S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HSO4溶液、④NH4Cl溶液中,c (NH4)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用序号填空)

(14分)(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可逆反应进行得越完全,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0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 (g)CO2(g)+H2 (g) △H<0
CO和H2O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下图(a)所示,则:
① 0-4min间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 mol•L1•min1
②在8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表达式及数值);CO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

图(a)
③在800℃时,若反应开始时此容器中CO和H2O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和0.80 mol/L,则达到平衡时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c(Mg2+)后者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减小
C.25℃时,Mg(OH)2固体在20mL0.01mol·L1氨水中的Ksp和在20mL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sp相等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可能转化为MgF2
E.25℃时,某饱和Mg(OH)2溶液中c(Mg2+)=0.0561mol·L1,则溶液的pH=9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化工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有效碰撞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C.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D.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产品率的有效方法
E.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__。
A. KMnO4  B. H2O2   C. 氯水   D. HNO3
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
A. NaOH B. NH3·H2O C. CuO D. 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8.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 提示:lg5 =0.7)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