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综合探究题
下面是某班同学们搜集到的我国2011年外交成就列表:

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积极参与和引导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促进区域合作进程。
中美就设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中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欧互信与合作进一步发展,互成最大贸易伙伴。
宣布设立30亿元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维护了南海形势总体稳定。
应对西亚北非动荡,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地区国家人民的意愿和选择,妥善处理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同有关国家关系平稳过渡。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就我国取得上述外交成就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4分) 2013年5月8日,四川省委召开会议,提出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这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围绕这一话题,某校高三六班进行了深入探究。
【中国梦·富强梦】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历史性跨越。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⑴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梦·民族梦】
通过探究,同学们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⑵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道理。
【中国梦·我的梦】
不同的人对实现“我的梦”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学认为:要实现“我的梦”就要像德国那样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的同学认为:要实现“我的梦”,政府就不要管那么多,要建立像美国那样的自由市场经济。
⑶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结合德、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评析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美日印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中国政府明确表态,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坚持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
(1)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2分)
材料二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
(2)概括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型微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微型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低端、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当前,由于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原因,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有的甚至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2011年4月以来,浙江温州的江南皮革、波特曼等知名企业因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老板出逃或企业濒临破产。
材料二政府干预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当前,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问题正在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10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率领大批高官到浙江地区调研。温家宝总理指出:银行应提高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设定小型企业贷款比例和贷款增速目标,并降低小型企业的信贷成本。总理还表示中小企业应享有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将继续实施新的政策,在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前,中央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分赴各地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竭尽全力做好工作,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材料三浙江省是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非常活跃的地区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浙江人重功利、讲实效的传统,但功利主义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今天,小型微型企业走出困境,浙江人提倡的是“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经济学依据并为国家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16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提倡“浙江精神”的必要性。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对于感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感动,一定是属于整个社会群体感同身受的一种心理体会,是能让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感动中国》节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抓住了当今时代文化需求变化的脉搏,顺应了广大人民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铸造起一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感动中国》成为当前引领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精神品牌”的原因。
材料二节目创办以来的l l年间,100多位被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感动中国》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三 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的事迹不同、美德各异,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动;但他们又都拥有“爱国”“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等宝贵的精神和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又都升华为社会共同崇尚的理念和价值。
(3)这一现象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观点?请加以简要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2013年元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尤其是北京,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1月12日,北京市环保局继续启动《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除通过各渠道加密发布健康和提醒信息外,将遭遇极重污染过程的区县还将采取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等强制措施。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内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应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