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速率减慢的原因是                 
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
               。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
质是                ,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        (内、
外)。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C3)的合成速率将
       (变大、不变、变小)。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b。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罩内(如图所示)。其中每个装置培养皿中溶液的体积相等,每个装置都是密封的,放置在光照和其他条件都适宜的地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___,在___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该实验的目的是。其中NaHCO3的作用是
(3)如果某同学误将Na(OH)溶液当做NaHCO3加入了培养皿中(每组浓度不变),则三组幼苗中光合作用下降速度最快的是
(4)如果用这三套装置验证光照强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请简述实验改进的方法(不必答出实验结果)。
(5)如果将某个装置从适宜光照下突然移到黑暗处,则下图中能表示叶肉细胞中C3变化趋势的是,理由是

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方法I和方法Ⅱ均用到的主要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和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_处理使B牛超数排卵,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3)A牛的精子必须在B牛的生殖道中经过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与B牛的卵细胞结合,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能够观察到___________。完成受精作用一段时间后,从B牛输卵管中冲出早期胚胎,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
(4)生产上常用___________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若希望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可以使用___________技术。
(5)获得试管牛E和克隆牛F的生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请问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天然植物色素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作为添加剂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实验室提取植物色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植物芳香油主要通过__________法获得。
(2)纤维素可用来生产乙醇燃料,有些微生物能合成__________分解纤维素,从土壤中分离此类微生物时需向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粉作为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
(3)苹果醋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生产过程中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发酵作用;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___,其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

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进入生物群落。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逐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增强。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D为矮杆基因,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二倍体)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数是42条,丙品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56条,若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则丙品系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条染色体。
(2)培育乙品系过程中需用到的工具酶有
(3)甲和丙杂交得到F1,若F1减数分裂中I甲与I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将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用分数表示)。
(4)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中矮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种(只考虑图中的有关基因)。
(5)若把甲和乙杂交得到的 F1基因型看作DdTt,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F1经单倍体育种得到矮杆抗白粉病纯合子的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