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A.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B.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C.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D.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骑(        )   (2)度(        )
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宗泽为什么会“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选贤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其子()
⑶矜、寡、、独()⑷盗窃乱而不作()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⑵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我们当今社会达到古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没有?请谈谈你的看法。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解释加点词
①客问其而捕之③君如欲之④简子曰:“。”
翻译句子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选出与“民知君欲放之”中的第一个“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 B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C要离之刺庆忌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说说赵简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之,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佣作,被雇佣劳动、劳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之 ()②衡与其佣作 ()
③资给书 ()
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2)知之者不如之者()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不愠择其善者从之
B.公欣曰不以为
C.可以师矣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天命之者不如好之者

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渔人甚之 ()阡陌交通 ()
余人各复至其家()水涩()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异渔人甚异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便船屋俨然
C.会当凌顶夜久语声
D.神情与苏黄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把语段(一)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遂缘小溪,益出山左。
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