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可逆反应 A(g) + 2B(g) 2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若改变条件,将变化结果(“增大”、“减小”或“不变”)填入空格。
(1) 升高温度,B的转化率 ,v(正) ,v(逆) 。
(2)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加入惰性气体,则C的物质的量 ,A的转化率 。
(3) 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加入惰性气体,A的转化率 。
(4) 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从开始到平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 ,压强 。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氨气都是非常重要的非金属化合物,研究这些化合物对环境保护、理解化学反应原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1)二氧化氮与一定量空气混合通入水中能被水完全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该反应有a×NA个电子转移,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2)下列除去大气污染物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汽车尾气经催化剂作用:CO+NONO2+C
B.石灰乳吸收硫酸厂尾气:SO2+Ca(OH)2=CaSO3+H2O
C.燃烧法除去尾气中硫化氢:2H2S+3O22SO2+2H2O
D.氨气与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4NH3+6NO5N2+6H2O
(3)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例如,NaOH+SO2=NaHSO3,2NaOH+SO2=Na2SO3+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NO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水。
①同种反应物,其反应产物与浓度、温度、反应物相对量等因素有关。影响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的因素与下列反应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木炭与氧气反应
B.硫与氧气反应
C.钠与氧气
D.铜与硝酸溶液反应
②某NO与NO2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被完全吸收,推测混合气体中气体组成为________。
A. =1B.
≤1
C. ≥1 D.无法判断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胶体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色,即制得Fe(OH)3胶体。
(4)取上步实验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HI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④用稀盐酸代替稀HI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写序号)。
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SiO32-中的若干种组成(不考虑水的电离)。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
Ⅱ.在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4H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Ⅲ.在Ⅱ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加热,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Ⅰ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由实验Ⅱ可知原溶液中还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生成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中生成白色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反应之一,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I.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Ag+和Fe3+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第二步: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氯水。请完成下表: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人KSCN溶液,振荡 |
(1) |
存在Fe3+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 ,振荡 |
(3) |
存在Fe2+ |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氧化性:Ag+ Fe3+(填“大于”或“小于”)。
Ⅱ.生物质混煤燃烧是当今能源燃烧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但生物质中氯含量较多,燃烧过程中会形成金属氯化物(如NaCl)和Cl2等物质,对金属炉壁造成腐蚀。
(1)NaCl和Cl2中化学键的类型分别是 和 。
(2)燃煤过程中生成的SO2会与NaCl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和Cl2。若生成Cl2 22.4 L(标况)时转移电子数为4×6.02×102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将32 g铜与l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
①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 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用含V、a的式子表示)
②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H2O2的质量为 g。
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新制Cu(OH)2与葡萄糖反应可制备Cu2O,该反应中葡萄糖是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用H2O2、H2SO4混合溶液浸泡废印刷电路板可制备CuSO4以实现铜的回收利用,其离子方程式为 。
(3)用NH4NO3氧化海绵铜(含Cu的CuO)生产CuCl的部分流程如下:
①步骤I中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当0.5 mol NH4NO3参加反应时,反应中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铜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步骤Ⅱ中物质X可选用 (填字母),该物质需过量的原因,其一是加快反应速率,其二是 。
a.Cu b.Cl2 c.H2O2 d.(NH4)2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