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靖,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取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何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贞观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除马邑郡丞除:担任
B.执靖将斩之执:捉住
C.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欺骗
D.王者之师,义存吊伐吊:慰问,安抚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④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在唐太宗手下做个左仆射。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强调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酷,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连汉代的李陵也比不过他。

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何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译文:                                                                            
                                                                                 
(2)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安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其众多信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取材于《韩非子·十过》)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君之故适:迎合
B.少欲则能其众临:面对
C.君遂不用隰朋而竖刁与:任用
D.桓公渴而死南门之寝馁:饥饿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君用之可怪也欤
B.君其试心决之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夫易牙君主味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D.多信能亲邻国于其身也,耻师焉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离卫国并不太远,卫公子开方却十五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如此无情无义,管仲认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
B.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作为菜肴献给齐桓公。管仲提醒齐桓公,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爱的人,又怎会爱别人呢?
C.管仲向齐桓公推荐隰朋,认为他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诚实守信,是个贤臣。齐桓公深表赞同,最终采用他的建议。
D.管仲死后仅三年,竖刁便伺机联合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结果把齐桓公活活饿死,以至于死了三个月也没人去收尸。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其 为 人 也 坚 中 而 廉 外 少 欲 而 多 信 夫 坚 中 则 足 以 为 表 廉 外 则 可 以 大 任 少 欲 则 能 临 其 众 多 信 则 能 亲 邻 国。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2)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
(3)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洗盏酌重新
C.履巉岩,蒙茸拨开
D.攀栖鹘之巢危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莫取予乃摄衣
B.不知东方既白攀栖鹘危巢
C.飘飘如遗世独立凛其不可留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
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
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
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

的向往。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予记之。
君之治堂,易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辟而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
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其应无,而不可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得于己,故谓之德。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然及其已得矣,则无思也;已化矣,则亦岂止于政哉!
今君来为是邦,施用素学,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自以为不足,而思之于此。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
(选自曾巩《思政堂记》,有删节)

(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选自《宋史·曾巩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予记之属:请托 B.辟而之即:走近
C.其应五方:方法 D.安石声誉未振:(引起)震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于其身也,耻师焉
B.少王安石游臣尝从大王燕王会境上
C.施用素学,修其政日削月割,趋于亡
D.自以为不足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第①段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点明了“思政堂”的由来、位置,并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着意突出“思于此”三字,为后文议论铺垫。
B.甲文中第②段首句从“治此堂”说开去,末句的“则”字总结概括“思政堂”的本心,文意由“治堂”写到“治民”,题旨随之得以揭示。行文多神采颇耐读。
C.甲文中第③段归结于“思”与“行”的联系,笔触仍照应第一段的“思之于此”。争端虽纯然说理却不觉空泛,隐含着对王君“治堂”、“治民”的又一次肯定。
D.乙文中曾巩认为王安石虽然敢作敢为,但是难于改过:吕公著认为曾巩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两人不被朝廷重用。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
(2) 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题目。(共13分)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坐危:端正地。
B.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曾经。
C.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D.非吾之所有苟:如果。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郁苍苍相与枕藉舟中
B.举匏樽相属不物喜,不以己悲
C.哀吾生须臾师道不传也久矣。
D.逝者如斯,未尝往也蟹六跪二螯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的情怀。
B.用曹操的典故是为了赞美他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也是为了表达对他被周郎所困的遭遇的同情。
C.与永恒的水月对比,人是渺小的、可悲的,但苏轼能变化角度看到“物我皆无尽”,这是他思想的通达之处。
D.最后苏子与客相互枕躺在舟中,不知道东方已经泛白,这是一种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翻译下列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文言文阅读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征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之谢:道歉,谢罪
B.司属卿历:担任
C.忧未也既:已经
D.密其谋赞:辅助

下列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B.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C.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D.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 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但并未罢免他的官职。
D.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破格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因此被升迁为内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
(2)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