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者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工业化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趋势更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发展者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下列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①③④② |
为缅怀一些在历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著名人物,一些地方政府常常采取开没纪念馆或者为名人做雕塑的做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
|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
|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其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
| D.康有为提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
孔子思想主张的很多内容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到了西方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跨入工业化大门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思想观念突破了这一内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
|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深化,其中“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的思想状况得到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 B.清政府创办了先进的军事工业 |
| C.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 D.维新变法运动的大规模开展 |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经济近代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政治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露出来。下列最早提出中国政治近代化主张的人物应是
| A.魏源 | B.郑观应 | C.严复 | D.康有为 |